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国产纪录片迎来新一轮行情

http://www.newdu.com 2018-04-08 光明日报 张延利 参加讨论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剧照。资料图片
    6年前,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纪录片现象级的作品。2年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让这部片子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如今,《厉害了,我的国》《辉煌中国》《创新中国》《大国重器》等热播,这些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时代变迁,用影像展现了大国风貌,深受各年龄层观众的追捧。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涌现出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一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有人评价说,“国产纪录片进入了黄金时代。不仅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国产纪录片又迎来新一轮行情。”
    真实记录传递主流价值
    真实记录是纪录片的本色,拍摄现实题材纪录片,需要投入很多时间、资金、精力、感情,优秀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精益求精,而且要扎根人民,走到生活深处,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手段,赋予纪录片更多时代气息和现代魅力。
    近年来,一批“沾着泥水”“带着露珠”的现实类题材纪录片,《我们这五年》《我们的青春》《中国表情》《零零后》等讲述中国人奋斗故事的作品涌现,这类纪录片立足现实生活,洞悉社会热点与痛点,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梦”最好的注解。立足现实题材土壤、把握时代情绪,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现实题材纪录片,是新时代纪录片人的使命与责任,如何去更好地完成这项使命也是当下纪录片导演们普遍探讨的话题。但无论在哪种渠道传播,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根基始终是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情绪。因为,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如《我们这五年》把一个重大的主题以一种小而轻的方式破题,《我们的青春》则寻找在你我他身边那些平常的、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拉近了观众与纪录片的距离。
    除了重大题材和现实题材类作品,一大批聚焦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在2017年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讨论。这类纪录片以翔实的史料为内核,运用多元的表现手法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如《苏东坡》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本草中华》则以轻松有趣的基调来呈现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华本草,寻访与中药有着深厚情感羁绊的人物故事,探究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态度。《百年巨匠》更是经过8年艰苦奋斗在2017年全部摄制完成,用110集讲述了43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杰出代表,把文艺先贤还原为生动鲜活的形象,可以说是一部视觉版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
    新媒体表达受年轻人追捧
    前些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平台热播,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观众的目光,让纪录片这一小众艺术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网络视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纪录片的受众也是如此。《寻找手艺》《如果国宝会说话》《水果传》《创新中国》等几部作品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大批年轻人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从而使这些纪录片成为网红。
    中国社会正趋向“橄榄球”型结构,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逐渐构成主流群体,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对社会痛点具备反思能力,对电视文化消费品质也开始有一定追求,纪录片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匹配。随着高收入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纯娱乐转向接受更原创、更有见解、更真实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对知识和视野的渴求,对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情实感的渴求,对高品质的内容的渴求,将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促使真实类内容点亮下一代中国荧屏。
    国际传播唱响中国声音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作品越来越具备国际视野,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与国际优秀节目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较好地承载了纪录新时代的中国使命,对外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中国形象。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澳大利亚野熊公司合拍的《改变世界的战争》、与美国PBS电视台合作的《地球宝藏》等项目已制作完成并分别在法国ARTE电视台、澳大利亚Foxtel电视台、美国PBS电视台和韩国KBS电视台播出;与澳大利亚Sealight公司合作的《深潜》项目也即将在国际主流媒体进行排播;与美国AETN公司合作的《一带一路》(国际版)、与奥地利PreTV合作的《丝路传奇》《长城》和与澳大利亚野熊公司合作的《长征》等项目已进入筹备阶段。
    在纪录电影方面,《二十二》《地球:神奇的一天》《我们诞生在中国》等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令人振奋,其所秉承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对时代变革的推动让纪录电影具备了更强的国际传播力。
    一直以来,纪录片是外国观众了解中国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内容形态,有着较强的文化感召力和穿透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可以有效传递中国文化。相关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与国外媒体的纪录片合拍之路,不断拓展纪录片在海外的影响力,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制作经验。其中,央视纪录频道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通过联合摄制和委托制作的方式,广泛开展与国际纪录片界的交流与合作。相关数据显示,央视纪录频道成立七年来,启动了国际联合摄制项目23部,总时长超过80小时,共投入资金约合人民币1.5亿元。已经完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大淘金》《隐秘王国》《野性的终结》《非洲》等20个项目,共计63小时。
    国际纪录片如何更好实现跨文化传播,如何生成中国品牌?若能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纪录片产业链条,打通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渠道,再借助国际优质平台的经验,培育具有中国属性、国际化制作、运营的传播平台,将对未来中国纪录片制作与国际传播大有裨益,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仍在积极探索。
    (作者:张延利,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