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三块广告牌》与中国公安题材影视

http://www.newdu.com 2018-03-31 人民公安报 张策 参加讨论


    美国影片《三块广告牌》在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收获颇丰,风头出尽,在中国内地的网络评分也高居榜首,广受好评。我慕名去观影,却时有恍惚,感觉像是在看一部中国公安题材影片。
    身患癌症却仍勤勤恳恳工作、在小镇上享有极高声誉的警察局长;性格暴躁、经常惹事,但在局长去世后幡然悔悟的青年警察,这二位都是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人物。而那位女主人公,就是一个性格执拗、因女儿惨死不断到警察局找茬儿的“老上访”。纵观全片,其实就是一个因“上访”事件而展开的侦破故事。其中,受害人家属的痛苦、警察忠于职守但破不了案的无奈与愤怒、小镇百姓与警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我们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桥段。
    在细细咀嚼整个故事之后,我发现,这部朴素的美国影片,除了演员的精湛表演之外,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美国人的叙事方式,当然有一些是我们接受不了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将我们与他们区别开的界线,也是这个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的呈现。但人类总有共性的东西,亲情、同情、执着、尊严……都会在我们的心里引起共鸣。不得不说,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而言,美国人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上确实有高明之处。
    警察局长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亲民爱民的直接表现,他面对女主人公“我得了癌症”的哀求时甚至显得有几分窝囊。他的威望都是通过神父、牙医、学生等普通居民对女主人公树立广告牌做法的反感折射出来的。影片浓墨重彩表现的是警察局长对妻女的挚爱和对年轻下属的关怀、对女主人公的愧疚。这些细节的铺垫使他的自杀更加震撼。对女主人公的刻画则使用了反衬的手法,她那个充满了相互仇恨和攻击的家庭根本没有亲情存在的空间,这使得她在女儿死后所表现出的偏执有了一种情绪的突然爆发之感,对观众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力。细细想来,这种铺垫的合理性和饱满的情感的传达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公安题材影视创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因警察局长遗书里的谆谆教导和鼓励而幡然悔悟,屡犯错误被除名的青年警察继续了案件的侦破。他几乎以生命为代价换回的嫌疑人DNA,仍然没能使真正的罪犯归案。但他和女主人公的冰释前嫌,让观众重新唤起了新的希望。他把曾经遗失的警徽放到新任局长的面前,说了一句“我找到了我的警徽”,这一幕成为了影片最打动人心的亮点。此时的观众,大概和我一样,会回忆起众多警察英雄的故事。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警察的忠于职守,是共同的职业价值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