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水形物语》的主题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对爱的呼唤。詹姆斯·卡梅隆曾这样评价托罗:无畏地面对着生命本身所有的美丽和恐怖,用孩童的好奇心和毫不掩饰的恐惧去看世界。影片讲述了一群社会边缘人的故事。他们虽因生理残疾、性取向差异、种族歧视等因素被人蔑视,但彼此尊重、互相帮助。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美苏冷战、世界局势紧张的1963年。在前一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引起的,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就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战事一触即发,人类接近毁灭的边缘,的确让人不寒而栗。同时,当时的美国社会还充满种族歧视。影片中出现的偷偷吸烟的众多黑人打工仔、空座的酒吧拒绝为衣着考究的黑人夫妇服务、电视里出现的黑人暴动与警察镇压的画面等,都意味着种族歧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社会应该具有包容与宽容精神,但当时的美国并非如此。尽管标举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但阴影仍然存在。即使到了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战争、屠杀、恐怖活动、暴力、敌对与冷漠。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没有隔阂的爱。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与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互相关爱和铭记,便赋予了人生温度和生命力。”面对这样的历史与现实,托罗通过这段人兽相恋的故事表达人们对爱的吁求,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托罗说:当你拍电影的时候,你总会想着填补某种情感上的需求。我需要去拍这样一部电影,它能让我继续活在这个世界。我感觉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恶意和不信任,不问缘由就能讨厌、憎恶、嫉恨每个人,把别人想象成恶魔,我想要扭转这种情况。我想要拍一部电影,好比一首歌,赞叹爱情和电影的伟大,治愈这个世界。令人欣喜的是,托罗通过这部影片对自己的价值追求作了充分的表达。 更值得赞许的是托罗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的艺术独创性。水是该片的重要意象。《鸟人》《荒野猎人》等片的导演冈萨雷斯·伊纳说:“无处不在的水,是这部电影的起点和终点。水的美态和张力,自然地在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中流动。在这世上,只能被一个人拍出来”。直截了当地说,全世界电影导演不计其数,但能创造出《水形物语》、诠释水的灵魂的导演只有托罗一个。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意思是说:至善的品行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待见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心像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与人交往心存友善,言必有信,忠于职守,做力所能及的事,行动把握时机。不管导演托罗有没有学过老子的《道德经》,但《水形物语》讲述的故事及女主角艾丽萨与人友善、乐于助人的秉性与大智大勇、处事果断的行为特征,都很贴近老子关于水的哲学。水的形状就是爱的形状,因为水和爱有着共同的属性:最具有柔性、最具有韧劲、也最具有力量。而影片最后,艾丽萨和鱼人相拥沉入水中,艾丽萨在水中复活,从中感受到爱情、生命、自由的欢乐,爱如潮水,潮水如爱,两者已浑然不能分开。 托罗说过:大部分人会做自己会飞的梦,我会做在水下游泳的梦。我沉下去,意识到我在水里呼吸,然后我说,“啊,原来我已经在这游了很久了。”我们都寄望在天空翱翔,而托罗却希望与水相拥。可以说,《水形物语》包含了导演热爱的一切元素:怪物、怀旧、奇幻、黑暗童话等等,最重要的是,影片还描写了托罗从没涉猎的领域——水。从他的创作追求而言,这无疑是他最极致的一次释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