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小说是从儿童文学中分离出来的,内容多与青少年的人生经历有关。以美国青少年文学为例,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始终将青少年视为一个独立的年龄阶段,出现了“青少年文学”这一专门文学类型。 青少年文学顾名思义是为青少年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这个文学类型一直有一种含混性,叫法很多,年龄段的划分也不固定,有的叫青少年小说,有的称未成年文学;年龄是从12岁到18岁。但在国外的研究中,这并不固定,有人将其年龄段定为从15岁到20岁左右,并且几乎涵盖了各种文学门类:虚构、非虚构、诗歌、传记、幻想、童话等;单单小说,又分为校园文学、家庭文学、历险题材、战争题材、历史题材、情感题材、社会题材等等,主题涉及成长、社会问题、情感、幻想等多个方面。其中不乏少年经历现实中的黑暗、残酷,逐渐长大成人,以昂贵的代价获取第一笔人生的经验的故事,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看,都比之前的儿童文学有所突破。这也是后来所谓“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起点。 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两部很著名的青少年小说,即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刘易斯的幻想小说《纳尼亚传奇》和1967年辛顿出版的小说《局外人》,更成为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60年代,文学开始确立30岁以下青年一代人的读者概念。这个时期的“未成年文学”,也就是青少年文学,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文类。1969年的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1967年的《钟罩》、1970年的《保佑野兽和孩子》,涉及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的畅销让这一概念逐渐被广大读者接受。 “从80年代开始,青少年文学从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过去被视为禁忌的标准,比如对强奸、性取向、情爱、死亡或者自杀的描写,曾经被认为读者不宜的内容,现在很自然地出现在青少年的小说里面。”小说中开始自然地反映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特别是男孩女孩懵懂的初恋故事。浪漫爱情小说(Romance)或者少女文学(Chicklit),是青少年特别喜欢的文学类型,特别深受女孩子的喜欢,其代表作有《饶舌女孩》(gossip girl ,2001年)。 90年代后,美国少年科幻小说反乌托邦化特征愈发明显。以M.T.安德森(Anderson)的《馈送》(Feed ,2002)、南希·法莫(Nancy Farmer)的《蝎子之屋》(The House of Scorpion)为代表。虽然90年代出现了青少年原创出版的低谷,但是有品质的、有艺术含量的经典之作依然深受欢迎。 1997年,J.K.罗琳完成了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第一本,该书成为青少年文学中的典范,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追捧。魔法学校里三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正好对应了广大青少年读者在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的众多青春期问题。《哈利·波特》的成功让罗琳成为了青少年文学的标准性人物。随后,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小说《饥饿游戏》也开始风靡,并拍摄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之后,美国作家蒂芬·迈尔的系列吸血鬼玄幻小说《暮光之城》、史蒂芬·奇波斯基的《壁花少年》、特丽莎·利弗的小说《活在你的生命里》、布罗克·科尔的《山羊》等,都属于这一典型的、非常优秀的青少年小说。 有了这种深厚的基础,2000年,美国设立了“普林兹奖”。它是一个针对青少年文学的奖项,其宗旨是:完全根据文学品质,评出为青少年创作的最佳图书。该奖每年一次,倚重文学性,评选上一年度出版的青少年文学书籍,一般只有一位作者获奖,最多可有四人获得荣誉提名;评选题材包括虚构、非虚构、诗歌、选集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