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传统的与现代的

http://www.newdu.com 2018-03-13 人民政协报 阎晶明 参加讨论


    新年之际,一档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产生广泛而热烈的影响。这广泛,从文博专家到文化人士,再到社会观众,纷纷参与,密切关注。这热烈,激发起了许多人对文物、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热情。《国家宝藏》是一档什么节目?是文化节目,其中有专家深入的讲述,从前世到今生,但没有鉴定后给出价格、为“拍卖”预热的流俗;是综艺,观众熟知的演艺明星,站到了人们通常只知价值却不明就里的重要文物面前,通过舞台化的表演,上演了一出可谓寓教于乐的短剧。这种将深重与通俗、历史与今天交合一体的表现方式,在观众反应中得到的是普遍认同和欢欣。我本人曾在节目播出前参与过预看,提出过建议,但坦率说,对节目如此表现文物的手法并未有深切认知,甚至有过些许疑问,而在节目播出,真正看到观众反响之后,才意识到高雅与通俗原来有如此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可能性。
    《国家宝藏》的最大亮点,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器———国宝级文物呈现到大众面前,从前在博物馆玻璃橱窗里威严而立、从文字到介绍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实物,顿时“活”了起来。我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国际眼光、世界视野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经典文化的对接,正成为一股热潮。《国家宝藏》的推出,与近年来中央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倡导,与社会公众在互联网时代反而更加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密切相关。在此之前,中国古典诗词已经进入电视,而且不止是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而是将舞台化、综艺色彩带入其中,央视的《诗词大会》是一例,一些省级卫视纷纷推出自己的同类节目,几位专业嘉宾给人跑不过来的匆忙感,这真是从事古典文学的人始料不及的。我经常看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它在节目的表现形式,包括现场的竞赛方式等方面颇具成熟感。传统经典的庄重感、崇高感和知识性,当代传媒的迅即、华彩和互动性,让人们看到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巨大空间,所生发出的多层次美感。
    我们过去常常有这样一种思维,即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包括与现代科技是格格不入的,是此消彼长、相互冲突的。然而许多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样的例证其实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进入写作领域,人们对此产生的疑问不亚于它所带来的兴奋。同时由于电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人们对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在电脑写作的未来命运不无担忧,至少在运用自如、写作速度上的劣势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五笔字型输入法开始普及并很快广泛运用后,神奇的汉字在电脑键盘上健步如飞,汉字几乎成为每分钟录入速度最快的文字。如今,人们再也不用担心东方象形文字与现代科技的“合作”效率了。而且更加方便迅捷的输入法接踵而至,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去选择。
    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是如此活跃如此多样。现在我们倒应该强调,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筛选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正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的宗旨。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强调了“优秀”。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当代文化、世界多彩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当代中国新文化。如果不分精华与糟粕,一味将传统的视为必须遵守的,这和面对西方文化采取全盘照搬的做法如出一辙。崇尚经典,并努力将传统经典通过现代表达使之社会化,这正是今日文化人的责任。同时,一说到传统,不能只认为是指《诗经》、汉唐,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其中的优秀基因同样是值得我们珍视、需要我们继承弘扬的传统文化。这其中还有不少是需要今天的人们去辨别、去分析、去理性对待的。
    我本人近年来在学术上和写作上的努力,就是希望通过符合社会读者阅读的写作和表达方式,弘扬鲁迅思想和精神。不出学术圈文学圈,我们讨论的鲁迅是个人人皆知的对象,一旦到社会当中,比如到大学校园哪怕是人文学科的学生当中,你会惊讶地发现,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魂魄,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高峰,在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当中还普遍陌生,认知远远不够。这也让我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多做些专业工作,为传承和弘扬鲁迅精神尽一点绵薄之力。
    我们正欣逢一个科技迅猛发展、艺术百花竞放的时代,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在现实中、在观念中同时并存,民族的世界的大众的文化交融交织的时代。面对传统,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难点,更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去延伸、去发展。审慎地、充满敬意地面对传统经典,同时又富有创造性地在继承中创新,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文艺评论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