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记者:王润 对谈嘉宾:张利(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位于北京著名的天桥地区,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综合性剧场群,也是北京唯一一个拥有音乐剧专业剧场的艺术中心,包括1个1600座大剧场、1个1000座中剧场、1个400座小剧场和1个300座多功能剧场,还有宽阔的公共空间。 自2015年11月20日正式开业以来,这里已经上演了1400多场国内外精彩的演出,举办了数百次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迎来了数以万计的观众,成为了北京文化的新地标。 在剧院林立的北京,刚刚两岁的天桥艺术中心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为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利。 主打“差异性定位” 记者:北京有这么多座剧场,您认为天桥艺术中心的特色和优势在什么地方呢? 张利:天桥应该是北京最具文化底蕴的区域之一,而天桥艺术中心又是北京南中轴线上唯一一个综合性的演艺场所,占有文化传承和发展繁荣的优势。 北京拥有众多的剧场,而天桥艺术中心从开业初就主打“差异性定位”的概念,中产阶层、白领、喜欢看音乐剧的年轻人群、亲子家庭是我们的主打受众,他们也是文化消费的主力人群。另外,天桥艺术文化中心的一大特色,是拥有北京乃至全国最专业的音乐剧剧场,音乐剧是我们的主打品牌。除了硬件优势,天桥艺术中心的运营团队历经两年的磨合,也已经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团结而又专业的剧院运营团队。天桥艺术中心是艺术中心而不是简单的剧场,我们要打造开放式的艺术空间,而非单一的剧场业态,这也是我们的特色。 记者:在国外,我们能看到很多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有着极高国际地位的艺术中心,比如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南岸艺术中心……而中国基本上更多的还是剧场和剧院。那您认为,艺术中心和普通的剧场、剧院定位有何不同? 张利:天桥艺术中心有个宣传语,就是“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百姓的艺术空间”。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而是希望我们的演出和艺术活动,能和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能让老百姓参与进来。我们已经与南岸艺术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艺术中心,我们不仅具备剧场功能,同时我们还是市民文化体验的空间,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公益活动,来培养观众。天桥艺术中心一直坚持“开放式”办剧院的策略,打造“全天候”艺术中心,力求借助优质文化艺术资源提升品牌价值,争取让更多市民走进艺术中心,感受艺术的魅力。我们还非常关注艺术普及教育以及观众参与体验,自开业以来,我们推出了“周末艺聚”的公共文化活动,每个周末为观众带来精心策划的公共艺术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工作坊、讲座、大师课、后台探班、手工坊等,希望大家能够来艺术中心过周末。这个系列活动共举办了约170场,约3万人参与。另外,天桥艺术中心还践行公益,拓展社区合作,将优秀的文化活动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与一些教育机构签订了战略性合作。 记者:作为一座定位于专业演音乐剧的剧场,天桥艺术中心有什么样的计划?对整个音乐剧行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利:天桥艺术中心的建成,应该说是在北京给音乐剧成立了一个家。从硬件方面讲,天桥艺术中心是以演出音乐剧为主的综合性剧场群,其中大剧场是北京唯一一个音乐剧专业剧场。同时,天桥艺术中心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起到了平台和推动的作用。天桥艺术中心基本保持每年引进三四部大型国际原版音乐剧,上演两至三部大型华语音乐剧;每年举办一次音乐剧论坛,促进行业内沟通和业务探讨;每两年举办一次天桥音乐剧演出季;天桥艺术中心还开展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与北京舞蹈学院开展了教学实践基地合作项目,对培养未来音乐剧人才寄予了很多支持与关注,不仅让新晋音乐剧人才可以在专业的舞台得到锻炼,同时也创造青年艺术人才与观众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未来我们还有委约原创、以及制作出品剧目的计划;同时我们还开展针对观众培养的音乐剧系列普及活动以及培训类的音乐剧大师班。 记者:我看天桥艺术中心创办了不少非常有特色的艺术节,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张利:天桥艺术中心自主策划的演出类艺术节品牌包括“华人春天艺术节”、“国际新经典艺术节”、“老舍戏剧节”和“音乐剧演出季”,还有主题性艺术节——“诗意生活节”、“WOW世界女性艺术节”。另外,还有“周末艺聚”,就是将艺术中心空间打开的系列周末活动。 其中“华人春天艺术节”是艺术中心主打的演出季之一,也是天桥艺术中心推出的第一个演出季。宗旨是“推崇传承创新 扶植青年力量”,致力于扶植青年力量,打造华人文化创造力的展示平台和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基地。今年是第三季了,今年的主题是“传统之美,国际闪耀”,我们希望通过华人春天的舞台,让观众领略到征服过世界观众的中国艺术作品,关注华语原创、华人经典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 记者:可以看出,天桥艺术中心很看重对国内艺术家和艺术人才的扶持。 张利:是的,天桥艺术中心从开业之初,就针对国内青年艺术家开展了扶持项目。像开幕演出季的“新力量”板块,就首次以“十大新锐”的概念集中展演了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非体制内的十大年轻戏剧导演以及他们的作品。2017年底,我们又推出了第二届新锐导演作品展。另外,我们还与艺术院校合作,搭建艺术学生实践的平台。 同时,天桥艺术中心还进行行业培训活动,希望通过艺术中心的舞台把中国的作品带向国际。2018年4月,艺术中心将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合办“如何打造外向型演艺产品”的大师班,帮助艺术家解决如何将自己作品推向国际舞台这一课题。 将首创全天候开放剧场 记者:天桥艺术中心已经开业两年了,现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计划和目标? 张利:开业前两年的目标是建立品牌、实现促进公共文化的社会效益与剧目经营的经济效益。从这个目标来看应该说是实现了。天桥艺术中心从2015年11月20日开幕,开业第一年,就演出了637场,总票房是6000多万;2017年,共上演了近200个剧目,836场演出,票房达到9000多万。 两年间,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1400多场高端精品演出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成为了北京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平台。观演人数近百万人次,有553场演出设置了百元以下惠民低价票,票数逾10万张,会员数量发展到50000人。同时,打开大门办剧院,是我们的理念,艺术中心还开展了公共艺术活动300余场,仅去年参与活动的观众就达4万多人次。 记者:天桥艺术中心今年还将引进《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这种国际顶级剧目,非常让大家期待,但听说这样的剧目无论从成本还是技术上,引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张利:是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这个项目确实是国际顶级的,它获得了2013年度 7项奥利佛奖,2015年度5项托尼奖。天桥艺术中心开业前就有意合作,经过多年与英国国家话剧院谈判和沟通,终于达成了合作。之所以要引进这样的优质剧目,是因为天桥艺术中心选择剧目的定位是“专业性、大众性、国际性、市场性”,我们的视野不仅聚焦于国内,还放之于海外,而且我们注重作品的实验性、先锋性和探索性。 记者:天桥艺术中心今后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张利:我认为2018年天桥艺术中心无论在剧目演出还是品牌打造方面,都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2018年,我们的演出场次将保持在800场以上。在节目策划上,围绕经典、前沿、创新多元、互动体验的风格特色,举办内容丰富、亮点突出的演出季、艺术节、特别策划等;在演出类别上,坚守音乐剧专业剧场定位,重点打造音乐剧、戏剧、多元化的家庭娱乐、传统传承等内容板块,每年安排3至4部大型原版及中文版音乐剧演出,形成音乐剧特色鲜明的艺术中心专业定位;建立国际经典定位的择剧标准,持续推出艺术价值高和市场反响好的自办剧目;积极进行内容开发,以音乐剧驻场演出实践、音乐剧原创制作、搭建艺术家扶持和原创作品孵化平台等举措,为艺术中心扩大品牌影响凝聚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 天桥艺术中心今后的目标和计划大致是:除了一直坚持高标准节目定位,不断提升艺术中心品牌影响力之外,我们首先要创新“四轮驱动经营模式”,根据艺术中心业务特点,提出演出、艺术培训、空间开发、公共艺术活动四轮驱动、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剧院典范,坚持以市场的理念求发展,以社会效益为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理念,通过强化整合营销、品牌传播能力,完善标准化流程化的技术、服务保障,实现艺术中心高效、持续、良性的运营发展。其次,我们要首创全天候开放剧场,做市民艺术生活的栖息地,让更多人的生活融入艺术,让走进剧院享受艺术成为生活常态。未来三年,天桥艺术中心将通过演出、开放日、艺术展览、“周末艺聚”艺术活动、诗意生活节、世界女性艺术节、艺堂课生活艺术坊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分时段、分空间的逐步开放,直至实现剧院5000平方米公共空间的全天候开放,让市民“进的来,留得住,有收获”。剧院开放是一项综合工程,我们正在加快剧场空间的规划、改造,产品及服务优化工作,让亲近艺术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王小京 摄J06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