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六朝骈文理论研究的新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3-08 《光明日报》 刘涛 参加讨论

    长期以来,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大重点,它所涉及的文体范围已覆盖诗、词、曲、赋、文、小说等多个种类。纵观古今学界,关于各种文体的理论性著作,如诗话、词话、曲话、赋话、文话等原著整理性或校注性书目不断涌现。与诗话数量的繁多相比,文话较少,而骈文话更少。自王铚《四六话》问世,骈文话著作开始出现。此书在骈文理论的阐释方面贡献较多,而系统阐发六朝骈文理论的,则首推孙德谦《六朝丽指》。《六朝丽指》固然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六朝骈文理论资料,但与整体相比,它不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知道,六朝骈文理论既包括六朝人撰写的有关理论,又包括后世学者反思或批评鉴赏六朝骈文的成果。就此而言,应该说六朝骈文理论的整理与研究是一个较大的工程。然而,截至目前,仍未出现系统全面地整理并阐释中国近代以前所有关涉六朝骈文理论的著作或论文。分析原因,或许主要在于六朝骈文理论资料零散分布于各时期的各类文献中,需要进行细致爬梳与甄别诠释,真正做好无疑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不可否认,这一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但有助于从深层次把握六朝骈文的文体特征,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认知当时及后世对六朝骈文文体的态度与评价。围绕这一课题,笔者不揣浅陋,特提出新思考及解决方法如下:第一,可依据六朝骈文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从文献整理入手,全面筛选并阐释相关理论与批评话语,做到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密切结合,以便完整清晰地梳理出六朝骈文理论与批评的发展脉络。第二,结合各时期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文本实践等,构建完整的六朝骈文的理论批评体系,为深刻理解六朝骈文的形式内涵及批评机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结合“气韵”“生气”“潜气内转”等术语,从文气的角度探讨六朝骈文的独特艺术魅力,为六朝骈文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为便于开展工作,可将中国近代以前的六朝骈文理论与批评划分为魏晋隋唐、明清及民国三个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骈文由逐步形成到成熟,但“骈文”一名并未出现,尚无专门的文体理论与批评话语,其理论发掘与文体批评正处于萌芽阶段。此时骈文理论资料过于零散,主要来源于一般著述,如单篇文章、子书、史传等。自西魏北周至隋唐,反骈复古之风渐盛,此风一直延续到近代。具体来说,这一时期又包含三个时段。其一,骈文定型前与骈体有关的理论探讨(汉魏之际至晋):许多文人关注藻采、对偶、用典等问题并对此持不同态度,如曹植对华辞丽藻的爱好;桓范则强调实用功能,反对华丽修辞;陆机屡次强调藻采及初步关注声韵之美,并在诗文创作中多用对偶、典故;陆云则主张“清省”,提倡“布采鲜净”,反对过分追求藻饰;与陆机强调各体文章的审美价值不同,挚虞、李充则更多地看重其实用功能;葛洪建议创作时应使辞藻、事类与内容相互协调,反对单纯追求辞采。其二,骈文定型后的骈文理论阐发(宋至陈,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文笔说与声律论成为此时骈文理论中的重点内容,如颜延之、刘勰、萧绎阐发文笔说;沈约、陆厥、甄琛则研讨声律论;刘勰《文心雕龙》的《丽辞》《事类》《声律》分别论述对偶、用典、声律,使骈文理论与批评呈现出清晰的面貌。“争驰新巧”成为骈文创作与批评的焦点:如沈约、萧统重视富丽藻采及用事;张融、萧子显标举新变;萧纲称扬用典繁密的任昉、陆倕之笔;徐陵骈文缉裁巧密,追求新意;隋代刘善经《四声指归》重视骈文声律、篇法及句法。北朝骈文理论与文体批评基本取法南朝,亦推重藻饰、用典、声律及对偶技巧。如北魏使者对颜延之、王融同名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的爱慕,即表明北人重视富丽文藻;北魏常景曾撰《四声赞》,当时创作多讲究宫商声韵;梁武帝敕修类书《华林遍略》以适应骈文征事数典及缀辑辞藻的需要,后传至北方,受到北齐高澄及后主高纬的赏识,并被奉为范本;庾信骈文技巧对北周文人的深刻影响。其三,历代反骈复古之风影响下的六朝骈文批评(六朝至近代):自六朝至近代,反骈复古者较多。唐及唐前主要有苏绰、李谔、魏征、独孤及、韩愈、柳宗元等。宋及宋后则有姚铉、石介、真德秀、郝经、茅坤、艾南英、方苞、来裕恂等。诸家或从文章的政教功用出发,或为建立一种新的文章体制,重新审视并反思六朝骈文,一致对华艳绮靡的骈俪文风加以批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