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 提到《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就不得不提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 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已故】;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已故】;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已故】;稻盛和夫(京瓷公司)【在生】,也就是说,曾经席卷全球的“亚洲经济帝国”日本的四个被封神的企业家,现在在世的只有稻盛和夫先生一人。 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十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在新世纪进入了瓶颈。尽管“安倍经济学”鼓吹日本经济再次腾飞,但从目前来看,情况依然没那么乐观,甚至同样糟糕。 而对于崛起的中国来说,也有人对那些所谓的日本经营之圣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只是赶上了好时候,他们获得的成功靠的仅仅是个人的天赋、努力和运气,与他们所推崇的诸如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等哲学理念,没有丝毫相干。 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活法》中的人生哲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我只是走在人生的前半段而已,还有很多路要走,而这个时候向前看那些巨人时,不免心生仰望同时又瞻前顾后。 很多大道理,听了千万遍,但是回头看,似乎这些大道理都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小插曲,几乎没有起任何波澜。 因为这些看起来令人满心欢喜的人生哲学,只会支撑我们跃跃欲试,但却无法让我们坚持不懈。 说到底,《活法》中的这些道理,全是稻盛和夫在自己精彩人生中的最真实感悟,但这绝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神奇药方,对于普通人来说,有时候听道理听得多,反而不如多做一件事情来得更加实惠。 即使如此,我还是要对《活法》中的精髓做个小结,算作对我本周读书的注脚。 最好的成长方式,不是学东学西,而是干好你的工作。 较之玩乐,劳动更能让人快乐——是一种精神的感受;简单劳动也能钻研改进,体会其中的兴味——是一种工作的技巧;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是一种劳动的智慧。 人在工作中成长。为了提升心性,丰富心灵,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做,自己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活法》 曾经的“劳动最光荣”,在这个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稻盛和夫却一次又一次地将劳动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他回首日本当年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回忆那时日本社会充满奋进的昂扬态度,相比之下,现在的日本同样也出现了所谓的浮躁,甚至把热情工作看成了罪恶。 而当我们一方面争着吵着让自己成长进步,另一方面却又总是喜欢把工作扔到一边,我们都忘了,其实最好的成长方式,是工作! 我们期待成长,我们去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上各种课程,不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吗?而最好的成长方式,其实就是工作本身。 学了PPT课程,如果不在工作上应用,有何用?学了写作课,不多多锤炼几份像样的工作报告,有何用?学了怎么读书,不能学以致用,有何用? 通过工作获得成长,性价比最高 一般的培训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工作则是实实在在地上战场。 上课时一切ok,但实践时却总是傻眼。 为何说工作性价比高? 1.工作有天然的导师 我们的领导通常都是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高于我们的长辈,在面对同一件工作任务时,或许我们还在紧锁眉头,而领导早已经找到解决之道,这就是经验的差别。 而因为工作这座桥梁,可以将我们与这些长辈们建立链接,在工作过程中模仿、学习、实践、成长。 2.工作有天然的纠错机制 成长有时候是需要一些挫折的。 而工作则天然为我们设立了很多的屏障。那一件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逼着我们去想,去做,去思考,去尝试。而在这种倒逼机制下,人的潜力是最容易激发出来的。 美国科幻经典《星球大战》的创作中一次次的推翻,一次次的纠错,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年轻电影人,后来都成为了世界影坛的先驱。 3.工作有天然的激励 工作不应该仅仅是谋生,我们热爱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内心的充盈,当然物质的回报也是其中之一,但绝不是所有。 试问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工作充满非凡热情的人。 我们惊讶于这些人的不知疲倦,却不知道,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何来如此坚持。 换句话说,当我们做成一件事,尤其是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做成一件事,这种喜悦和成就感,远不是一些钱财可以替代的。作者:刘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