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短评:M斯科特 派克 著。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然而心智成熟,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本书为有志于自我完善,走向心智成熟的人提供了有用的建议。
    一、 自律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手段。面对问题,应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
    1、 推迟满足感
    “先吃苦,后享受”
    尽早、主动解决问题能带来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
    2、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不愿承担责任。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感觉无法应付或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
    逃避自由: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让人。
    个人选择力:不再因为人生充满选择而牢骚不断,不再终日与烦恼、忧愁、愤怒和沮丧为伴。人生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
    3、 尊重事实
    (心灵的地图需要不断修订 自我反省 接受质疑和挑战)
    移情: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
    必须淡化暂时的不适,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这意味着要自我反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心胸坦荡,以诚待人。
    4、 保持平衡
    (平衡  放弃 “旧我已死,新我当立” “置之死地而后生,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吐故纳新)
    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快乐多过于痛苦。
    保持平衡: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使心智成熟,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
    (放弃:快感、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处世态度、固有人格、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二、 爱
    (突破自我界限;精神贯注;独立)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坠入情网,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恋爱本身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但它却是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和世界的区别也就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真正的爱带来狂喜。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可使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情形称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宇宙原本浑然一体,万物只是宇宙有机的组成部分。放弃自我界限,才能认知真正的真实。
    (命物时功神相互连结,而非孤立)
    依赖性: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依赖性不是真正的爱。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依赖他人的感觉,应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应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依赖者,只关心自己。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赖。
    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不能只想着消极接受。把别人当成快乐之源,到头来一定倍受打击。培养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肉体上:爱惜身体,休息,运动也要滋养自己。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爱不是自我牺牲(受虐狂)。我们所做的一切,核心动机都是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也许都是为赢得私利。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而非虚假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一时冲动,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爱是行动,需要和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对对方的关注,是出自自我意愿,摒弃惰性的行为。倾听。倾听者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
    坦然面对死亡(失去)。唯有这些事才能够使人生丰富多彩,完整意义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
    独立。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小步跳跃,大规模跳跃。自尊自爱,才不愿得过且过。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召唤。
    一个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思想和情感随时都可能恢复到过去的状态,恢复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要有勇气和智慧,要承担自我改变的风险。
    诚实谦逊。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地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
    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丰富而复杂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整。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心智成长,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
    三、 宗教
    (世界观)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怀疑精神。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拒绝教条主义。
    四、 潜意识
    (同步性原理;潜意识;懒惰;恐惧)
    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而获得智慧,继承祖先经历并获得智慧。似乎所有的知识、智慧,都储存在我们的思维里。我们学习某种新的东西,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
    熵与进化。心灵的成长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
    懒惰是爱的对立面。它是我们内心熵的力量,始终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恐惧感。
    我们的心中总有一个正面的自我和一个反面的自我,即是熵与进化的力量。
    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灵。想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应经常自我反思。我们的潜意识就是我们的上帝。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快乐。与上帝沟通,自我意识就会大幅度缩小。我们只想对上帝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你的意愿。我想成为您表达思想的工具。我的自我意识不重要,放弃自我,使我感到莫大的喜悦。”但此带来平和宁静也带来孤独感,但真正的幸福应就是“神交”:与上帝心灵相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