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魏书生评传有感1500字 作者:刘佳 每一次阅读关于魏书生先生的书籍、文章或报道,每一次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都深为震动,深受洗礼。从其人、其事、其履历到《魏书生的民主教育》,再到这本《魏书生评传》,学习、震撼之余,是漫长的参悟、实践、成长的道路。 一、关于读书 1965年,年仅15岁的魏书生遇到了两本书——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大开本的高校教材《哲学讲义》。一口气读完了这两本书魏先生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随后魏先生反复阅读,又到各处去收罗其他与之相关的书籍,进而读《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读中共与苏共论战时所发表的“九评”。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魏先生找到哲学的同时,更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思想。 “我也想叫魏书生,我也想一辈子不离开书。” 想来惭愧,自己如今已三十有余,年纪是当年魏先生读书时的二倍有余却仍不知晓哲学为何物。初读的几本哲学书,哪怕是像《苏菲的世界》那样扣人心弦却也未能做到爱不释手更别提沉迷了。有时候甚至还痴痴的想有没有那样一本书能够让我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想来还是自己的境界、修行差的远,不能像魏先生那样体味让人羡慕的沉浸在书中的乐趣。也提醒自己时间不等人,别让惭愧变成遗憾。 二、关于著述 当我读到书中的这样一段话时——“进工厂后,在两年的工余时间里,他已经写出了总字数达三十多万字的两本专著:《谈工作方法》、《谈改造世界观》。”,我的脑海开始进行了飞速的计算,那就是三十多万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突然也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写过的字数最多的东西还是毕业论文,大概两万多字,但是那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庞大的规模了啊,写了足足有半年之久!而魏先生的“三十多万字”!“工余时间”!好吧,这确确实实震撼了我,也足以称得上是“专著”了。 无法想象,当一个人有了自我,有了思想,有了追求他可以迸发出多大的力量!“十年以后可鉴今日之是非!”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魏先生在逆境中仍然能站得挺拔,走得矫健。 读书、写作、思考,是魏先生始终不辍用心去做的三件大事。魏先生的许多思想笔记,本身即是完整的文章,从标题结构到论点论据,从选词用句到文体文风,都很有讲究。他写过论述思想解放之必要的《框子》,也写过对比古今政治家的《名相与贤君》,有通过战后日本的事例,阐明用知识和文明可以确保世界和平的《战争可以避免》,也有通过古代寓言和“文革”灾难,解释人何以会是人性与兽性统一体的《人和狼》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有想法不如去行动,既然要行动不如踏踏实实的走,正如魏先生那样把手里身边的每一件事都尽量做好,踏踏实实的成长。“不要挂空名,要做,就实打实地干。” 三、关于学习 “白日攻读需刻苦,青春莫负好时光” 学习自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的体操。”多年来,魏先生一直非常重视自己的记忆力训练,还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记忆力体操”——每天定时定量的背诵方法,几十年坚持不辍。“每天坚持强记一些知识的人,记忆力一定比一般人好。”而“五个一”活动更是响彻整个辽河湿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歌曲,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钟,练习注意力一分钟。由于活动效果显著,慢慢扩大成了“七个一”,而去年去魏书生中学实习时已经发展为“十个一”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这样的自律带领一届届学子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学会学习。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把厚书读薄,魏先生教给学生的是语文入门的三把钥匙:一把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一把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一把是读某一类文章的钥匙。有了这些钥匙,学生在知识的宝库里遇门开门,遇窗开窗。有了方法,魏先生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运用,亲自实践。在魏先生的班级里,占用课时教与学完一册语文书只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余下的三个月里,除了复习各个知识点,反复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外,就是让学生广泛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最新科技动态。魏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些例子,是个手段,学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这样,魏先生和他的一届届学生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共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