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这么两则消息,一个写道:过去村干部经常到村里来了解民情,村民家里的狗都认识了,来了都不叫,现在却看不到了。期盼多一点“狗不理”干部!另一个是:现在逢年过节,有些领导干部热衷“往上跑”,忙于去上级和领导密切关系。群众提议,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领导干部“往下跑”,带着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这些消息反映的都是未经修饰的生活现象,表达得都朴素真实地感受认识。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党将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十八大部署的具体落实,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 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四风”问题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战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实现我党长久执政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正当其时”。作为党的纪检干部,我们应当自觉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不断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作风建设,重在取信于民 某些干部眼中的工作作风“小问题”、“小毛病”,人民群众究竟看?我想上面的两则微博则是很好的说明。心系群众、埋头苦干就会被群众赞许、拥护和追随;不务实事、骄奢淫逸就会被群众痛、反对和疏远。因此,工作作风的好坏,绝非什么小问题。重视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培植丰厚的信息资源;反之,对于工作作风不重视、不检点、不思考,高高在上、前呼后拥、吃喝玩乐、走走过场,久而久之,脱离群众就是必然。不仅如此,群众对不良作风的失望、反感、痛恨、麻木的情绪也会不断积累。习近平所说的“无形的墙”,就是这样一种心理上的隔膜、隔阂。 在这个意义上,当前改进作风,就要认真理解党中央的完整表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归根到底是为了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与人们群众的情感,是为了取信于民、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作风,不仅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发动人民群众来监督、来批判。这段时间以来,原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旅游会议”、“自动回复”、“躲避记者”、“暂借豪车”、“官话套话”的不良作风,正是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迅速得到了处置或者整改。自上而下的压力、自下而上的动力,对于改进作风来说,正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 2、改进作风,是从源头反腐 溃堤蚁穴,气泄锋芒。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密切相关。反腐败,制度建设对应的是法治视角,追求的是客观条件,而作风建设对应的则是人格视角,强调的则是主观要求。 “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领导干部的腐败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贪腐官员落网后,都会回忆起第一次的吃请和第一次收礼时的不自然,后悔从吃拿卡要的小事开始,一步一步腐化堕落。 就此而言,中央推进改进作风,体现的正式反腐的源头意识。不良作风是一种“亚健康”,有些时腐败的直接诱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等这些优良的作风,是与腐败天然隔绝的屏障。 据报道,中纪委已经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定监督监察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变,不仅可以形成“治胃病”的反腐效应,而且将给全社会带来一种政治导向和示范效应。 “打掉隔开党和人民无形的墙”,需要墙两边的力量形成合力。党员干部发力,人民群众给力,像习近平强调的那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我们就能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在从严治党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期盼多一点“狗不理”干部!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