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三年级以后,语文老师开始让我们写读书笔记,作为家庭作业老师会做批注,要求大概在400字左右,记录下每篇文章的经典语句和读后感悟。虽然我的家乡教育水平并不先进,但这样的训练对我来说获益匪浅。记得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上中学时,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学业之余会读些“杂书”(在老师眼里是杂书,实际多为经典)。初中的一次寒假,在家里无所事事,翻起来了这本厚厚的《复活》。 一个初中生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现象和关系只有朦胧的认识,这本书对幼稚的我冲击很大,那种对灵魂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从那时开始就未曾停止。我清楚的记得把自己代入到书中角色的感受,想象力发挥的越充分,那种震撼与触动就越深刻,看他所看到的,听他所听到的,感受他所感受的。读过这本书后,我形成了关于自己的一个独特心理状态:通过不断反思以获得灵魂的“复活”,这让我保持生命的活力。我们这一生难免会犯错,很多时候对错难辨,但都逃不过自己良心的责问。 列夫.托尔斯泰本身是贵族阶级,他了解俄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和圈子文化,由于自身对哲学、文学的追求与热爱,使得他的书总能以犀利的方式描述人的心理活动。小说的主人公涅赫柳多夫是典型的权贵子弟,过着潇洒且阔绰的公子哥生活,同时不乏年轻人的热血与浪漫。在大学毕业后,对未来充满斗志的涅加入了军队,一次偶然经过姑妈家,与女主角喀秋莎相遇了。喀秋莎在涅的姑妈家做仆人,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以乡下姑娘特有的淳朴和善良对待每一个人,天真的喀秋莎碰到了涉世未深、风度翩翩的公子涅,好像灰姑娘碰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两个人之间并没有爱情经过,凭借着外在的吸引和青春的冲动,自然而然地睡在了一起,这样的事对年轻人再正常不过 年轻人很难分辨性冲动与爱之间的关系,我们无法说男女主角的交往不是因为爱情,又无法说服自己爱情就是这个样子,可以确定的是两个年轻人的心曾真诚的靠在一起过。涅由于要回归军队自然而然的离开了,留下一个喀秋莎在等待,书中没有讲经过漫长等待的喀秋莎是如何走向绝望的。过了很多年,涅继承了母亲的土地和财产,继续过着上一辈人过的权贵www.i1766.com生活,在一次偶然的陪审中再次遇见了罪犯喀秋莎。喀秋莎在他们分开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无法猜测是由于生活所迫还是因为伤心欲绝,喀秋莎去做了妓女,而后由于被冤枉在等待法庭的审判。在见到喀秋莎的时候,涅平静的内心开始天翻地覆,无论喀秋莎是因为什么走到这般地步,哪怕是因为她天性放荡爱做妓女这一行,涅都把曾经的爱人的悲惨境遇归因于自己。很多时候,社会上的舆论压力、道德绑架、甚至是法律的强制力对一个人的灵魂都微不足道,最可怕的是自己良知的报复,这让人痛不欲生,又让人苦后重生。 在经过苦苦挣扎,涅走上了灵魂“复活”之路,他要为自己年轻时的冲动赎罪,这一点即使是喀秋莎也不能阻止。当两人再次相识,曾经美好的回忆对两个人都如同梦魇折磨着两个人的心,从此,涅习以为常的世界观崩塌了,涅曾经的热血化作熊熊火焰将旧世界烧的一干二净,这一点让人怀疑他曾经对喀秋莎的爱真的那么纯粹,那么神圣。习惯了作为妓女生活的喀秋莎早已麻木,在饱受生活的磨难后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苦难,失去了反抗命运的劲头。为了救她抛弃一切,真诚的涅凭借实际行动再次感动了喀秋莎,我们可以确信俩人之间因这段曲折经历而重新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真爱使得两个人的灵魂都“复活”了。 作者对沙俄时代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腐朽败坏风气的抨击与我没有半点关系,关于政治和革命的理解没有让我感到一些兴趣。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心理的把握。希望自己像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那样,为了灵魂“复活”,奋斗一生。就像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样,我们很小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了,自然而然地认为对这些著作很熟悉,成年以后再没有兴趣或欲望多看一眼,甚至会深深的排斥,正是这种自以为是让我们很多时候难以发现自己的幼稚与肤浅。革命精神最关键的一环不是去革别人的命,是革自己的命。 好书需要多读几遍,如同好酒,时间长了才更有味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