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听前思考】 讲了这么多故事,哪一个故事,让你一下子对苏轼产生好感? 【书中金句】 一、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二、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一、本书特点 1、林语堂先生所作的这本《苏东坡传》,非常像是一位老人,在点着蜡烛的晚上,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他多年的老朋友的故事。这种阐述,带有很多个人的风采。我喜欢一个人,容不得别人说他半句的不好,他的每件事情,我都要把它说成是非常美好的。这便是这本《苏东坡传》最大的特征。 2、林语堂先生介绍苏东坡的时候,总是注意故事性,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把苏轼这一生中很值得向你娓娓道来的那些段子,慢慢地摆在你面前。它不是小说,它并不虚构,但是它讲的东西也不枯燥,是一种叙事散文式的讲解。 二、精彩内容 1、原序:苏轼到底是个什么人 在林语堂先生的眼里,苏东坡是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人,是一个完美的人。即使先生列了苏东坡的十几重身份,仍觉得不能勾绘出他的全貌。 2、开篇:苏轼的盛名与可亲 1)因为苏轼名列“元祐党人碑”榜首,“元祐党人碑”因雷击而被毁坏后,很多人竟然都求别人不要毁坏此碑,并且甚至花钱,把不是元祐党人的自己祖先的名字也刻上去。林语堂先生用这种方式让我们知道,苏轼是多么得有名。 2)苏轼在黄州,为一个为歌女题诗,“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苏轼如此才华横溢,又那么亲切、幽默,还如此有智慧,这便是苏轼招人喜爱的一面。 3、童年:慈母伴读&太初成仙 1)苏轼母亲教儿子读《范滂传》,以智慧教导儿子为人正道。 2)从苏轼同窗陈太初“白昼飞升”的故事中,读者能反观到苏轼的英气,了解到苏轼一生也是如此专心专意之人,他也用他的大智慧和天真的心,达到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4、神、鬼、人:与邪魔力争不让 一个侍从途中中邪,苏轼质问山神,不惧山神怒火,称:“吾命由天帝掌握,山神一定要发怒,只好由他。我要照旧往前走。山神他能奈我何?” 5、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拗相公” 王安石只吃眼前那盘菜的故事,透出王安石性格中的执拗,而苏轼又何尝不是此种个性呢? 6、两兄弟:手足情深 在杭州做通判的苏轼,为在陈州的弟弟作诗两首,苏轼的温情一面尽显无疑。 《颍州别子由》其二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7、各州生活:苏轼的多面性情 在杭州,携妓女逛寺庙的不羁,在密州,组织全城人打猎时的豪迈,在徐州,与苏门四学士的潇洒;在黄州,被贬后依旧的乐观可爱······ 8、仙居:与朝云的恩爱深情 朝云被苏轼比作“天女维摩”(表示纯洁不染之意),陪伴着苏轼在惠州被贬的日子。朝云有情有义,能够真正理解苏轼的内心。朝云念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离开人世,在佛的陪伴之下去往了西天乐土。苏轼因爱人离去的伤感,使人动容。 9、域外:嬉笑怒骂悲苦事 苏轼因为章惇被贬海南岛,当朋友误认为他已经去世的时候,他戏称,因在阴间的路上见到章惇而决定还阳。 10、终了:着力即差 苏轼临终前,维琳方丈对他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回道:“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着力即差”便是苏东坡人生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非常懂得佛教精妙教义的人才会说的出的话,也是一个真正懂得苏轼,真正懂得佛教的传记作者才会记录的话。 三、林语堂先生语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作者:喜马拉雅小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