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批评加以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指宾状语结构的基本形式为[_(VP1)NP1[_(V)V1[_(VP2)NP2[_(V)V2 AP]]]],其中V1为空谓词,NP2具有双重属性,整个句法结构呈现动态性和层级性,即结构中含有两个层级的概念系统和词库。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满足句法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双重要求。谓词的论元由于题元角色和句法格式不同而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形成词库表征,然后由计算系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导,形成各种不同的指宾状语句式。这一分析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永忠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昆明650221 【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 【关 键 词】指宾状语 生成 句法移位 基础生成 一、引 言 语法研究中,人们通常把以下语言现象称为指宾状语(object-oriented adverbia1)。 (1)a.张三酽酽的沏了一壶茶。 b.李四圆圆的画了一个圈。 从句法关系来看,形容词“酽酽的”和“圆圆的”修饰动词“沏”和“画”,二者充当状语,然而,从语义关系来看,它们修饰宾语“一壶茶”和“一个圈”,与动词并无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句法一语义错配关系。凭借语感,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1)中的句子理解为(2)中的句子。 (2)a.张三沏了一壶酽酽的茶。 b.李四画了一个圆圆的圈。 近年来,指宾状语成了汉语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不少学者围绕着指宾状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其所表达的意义、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以及句法特征、认知基础和语用动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王立弟、顾阳,2000;卢建,2003;张国宪,2005;李劲荣,2007;陶媛,2009;何洪峰,2010;李国宏、刘萍,2014)。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描写层面上,缺乏对指宾状语本质特征的解释性探讨。对生成机制的解释涉及诸如指宾状语的底层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推导等问题。为此,熊仲儒(2013)、杨永忠(2014)等学者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指宾状语的句法结构和推导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模式。本文拟对生成语法关于指宾状语句的现有分析模式加以讨论,分析其理论缺陷,然后在生成语法框架内提出我们对指宾状语结构的重新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