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乐黛云:建立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报 张 芬 参加讨论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著名学者。她是贵州人,生于1931年,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乐先生少年时期天资聪颖,性格开朗热情,对思想和文化发展极其敏感。青壮年时,乐黛云师承现代文学研究者王瑶研究过鲁迅、茅盾等一大批现代文学家,并从比较文化的视野研究西方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例如她的论文《尼采与现代文学》及组织编译的《国外鲁迅研究论集》,都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致力于比较文学,先后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经由她的努力,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始发展壮大,西方汉学研究大批涌入,对我们重新对象化审视自身具有重要的革新意义。
    犹记得2000年前后,还在小城市的我,初次阅读《跨文化对话》辑刊后的新鲜感和兴奋感。2017年,沐着北大斑斓的秋色,我去拜访了乐黛云先生,那天清晨,她早早地在阳台等候。伴随着灿烂而自然的笑容,我们开始了一次短暂而畅快淋漓的漫谈。
    我们的漫谈先从我们共同的研究对象鲁迅说起。乐黛云说她很敬佩鲁迅,因为他很坚韧。在对谈中,她还一直强调,近代以来的很多人都值得重新研究。她认为严复、鲁迅、胡适等人乃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学衡派”都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估。她说,鲁迅较早时期的一些文言的思想论文就曾经对中国民众的主体精神提出过一些独到的见解。《文化偏至论》中说无法在“千万无赖之尤”中建立新制度,因而要唤醒民众的内在自觉。《摩罗诗力说》提出以“摩罗诗力”增强国民内心的思想力量,也是很有价值的。只有真正地将民智开启,我们才能有效地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鲁迅的《破恶声论》就是反对人云亦云:不要跟着人家说,而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乐黛云致力于中国比较文化、比较文学发展数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说:“我们是从多文化、跨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学术研究的,但是我们一直也是以中国为主体。我们讲‘比较文学’,讲‘多元文化’,也必须以中国为出发点,为根基。”她还说,其实我们中国在古代就在学术研究方面注意到使用“比较方法”,只是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她认为,这些为我们开拓与发展比较文学学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同时,她觉得目前比较文学学科内部,许多研究者还偏于西学修养,缺少中国文化根基,她担心将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出现跑偏的现象。
    乐黛云虽然强调“以中国为主体”,但她并不认为应该提倡“中国中心论”,她认为这是近代以来就已经破除的落后观念。她说,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建立一个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也应该在思想文化上提倡多元,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部分,“关心和谐及这种和谐与万物的关联”,把人和自然视为密切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她说,面对西方,应该以我们为主体,吸收西方新的知识,加以革新,创造出新的思想来。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在谈到现在年轻人的焦虑和发展问题时,乐黛云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不比过去少,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她告诫年轻人不要浮躁,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不为环境所左右。她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这辈子要怎么过,要干什么,你要想清楚。”像在文化方面一样,在个人发展方面,她反对人云亦云、随大流、攀比。而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她说,你可以闭门做学问,这是一种方式,但更应该关心国家未来发展,在时代转折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乐黛云说,在真理面前,要坚持己见,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她说:“冲在前面不难,比较难的是:大家那么想,而你这么想。这个最难坚持。”谈到现在的基础教育,乐黛云表示出自己的忧虑。她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都忙考试去了。没有人教他们如何自信,也没有人教他们如何树立自己的主体性。长久下去,我们的国民素质会出问题。所以,她觉得现在的小孩子,要培养他们乐观、自信、不盲从的内在品质。
    乐黛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提及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她表示很支持。但同时,她又有自己的担忧。她说,传统是很多方面,不光是背书,还有数学、自然、生物、生态方面。她还说:“中国古人非常聪明,特别有成就,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很广阔的!”
    闲谈中,我还问她:“您最近在忙什么?还读书吗?”她大声笑起来,说:“那是一个知识分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啊。”然后,她告诉我除了自己读书写作外,她正在组织整理汤一介先生的纪念文集。闲暇时间她还弹弹古琴。她的客厅简朴而整洁,桌上安放着一幅汤先生的照片。我想起汤一介先生在自己的书中谈到两人性格时,说她是道家,而自己是儒家。我想起这个,就问乐黛云先生这是为什么。她沉默了一下,笑着说:“大概是因为我比较率性、天真,而老汤比较拘谨、内向的缘故。”我又问,你们之间在学问上也是互相启发的吧?乐黛云谦虚地说:“很多时候是他指正我,并没有太多我可以指正他的地方,很少。”
    因为乐黛云先生之前不小心受伤,那天是坐在轮椅中接受我的采访,她的助手刘女士特在此之前嘱咐我,在一个小时之内结束访谈。所以,很快我就和乐先生告别了。离开她家后,我走在北大宁谧的校园中,意犹未尽,不胜感慨。
    (张 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