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莫斯科行动》剧照 5年前,曾经有两个大案放在金焱面前,他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中俄列车大劫案,才有了今天网络点击量在9亿次的电视剧《莫斯科行动》 。这两个案子的另一个是湄公河惨案,之后也被改编成电视剧《湄公河大案》和电影《湄公河行动》。作为《莫斯科行动》总制片人的金焱谈起他们为什么对这个案子感兴趣时说,“这是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里面有太多精彩的东西了” 。 的确,在中俄列车大劫案发生的1993年,中国的综合实力还不像今天,以铁路警察程亚力为首的追捕团队到俄罗斯想要执行任务,一没有执法权,不能携带武器,二是中俄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例,三是当时正值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社会秩序混乱,中国警察能得到的官方帮助非常有限。中国警察只能以游客的身份进入俄罗斯,程亚力在出发去俄罗斯前立下军令状,“如果有人可能回不来的话,那就是我。 ”反映出他对俄罗斯追捕行动的困难有多大已经有了准备,也表明了他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在采访了原型人物后,主创认为真实是这部电视剧首先要尊重的。于是, 《莫斯科行动》中没有硬挤进去莫名其妙的爱情线,在影像方面也尽量往真实上靠。导演张睿对编剧许阳的要求是进入案件要快些、再快一些。于是许阳在第一集中就写了警察陈尔力接到任务立即前往莫斯科。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说,第一集陈尔力他们就到了异国他乡,此后的每一集都有高潮、都有悬念,都有让人难忘的故事。而且在《莫斯科行动》中没有花拳绣腿、没有血腥恐怖的画面、没有猎奇犯罪描写,一个涉案剧抛弃了这些所谓观众喜欢的硬元素,可能就会丢掉市场。但是它展现了手里只有“擀面杖”的中国警察凭着胆识、智慧和坚韧调动一切资源与犯罪分子较量,伸张了正义,最后还赢得了原本看不起中国警察的俄罗斯警察的敬佩。 在构建强情节的同时,主创并没有削弱对人物的刻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剧中几个灰色人物在情节发展的重要段落中,有一种结构的意义,对于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情节剧、类型剧艺术地表现人生、陈述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一个是李东平,一个是马长江,这些灰色人物是与社会现实平行发生的另一种更具真实性的存在,艺术表现充满了张力,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不愿意让这样的一个真实涉案剧题材距离现实太远,这也是这部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成功和魅力所在。 ”接着丁亚平又分析了警察中的灰色人物孔杰,“他软弱、犯错误、自责、重感情、轻工作,他也觉得自己干不了警察,犹豫想不干,在执法追凶、血与火的锻炼之下,他毅然决然继续选择做警察,后来成了孔队长,成了反黑打黑英雄的象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认为中间人物的塑造,强化了陈尔力这个英雄,和他克服艰难完成任务的神圣感和困难性,同时也深刻揭露了罪犯的狡诈。“这样一来,人物就丰满了,剧中反映的生活也就更真实更丰厚了。 ”他说。 剧中贯穿着陈尔力的画外音,提到了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这恰恰是传递了创作者深层的思考,既是关于人性的思考,也是关于创作沉潜到生活中的思考。《萨哈林旅行记》中贯穿了契诃夫在青年时代到苦寒之地的思考。“人生未尝不是受苦和心灵的救赎,陈尔力在追捕的过程当中也历练和成长了,包括孔杰从软弱到动摇,甚至放弃做警察了,最后成长为刑警大队队长。 ”戴清说:“这多少带有抒情色彩和对人生的沉思,把审美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让这部电视剧不是一部单纯的抓坏人的剧。 ” 也许这是这部剧带来的观剧感受,有点人生的感喟,有点悲悯的情怀,在一部罪案剧中不只看到情节、看到悬念,还看到了社会的百态、拷问了人性的善恶。编剧许阳说自己在采访陈尔力的原型人物程亚力时,除了他讲述的事情之外,还注意到他在回忆一件事情时的感受,“那个感受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很容易能够找到触发你创作点的东西。程亚力回忆当年感到激动、感到豁达、感到遗憾的种种,传递给我很多信息,这给了我敢于创作敢于虚构的勇气”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