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艺术呈现精准扶贫工作的甘苦

http://www.newdu.com 2018-02-05 文艺报 羊角岩 参加讨论


    2016年夏天,我产生了创作精准扶贫题材戏剧作品的想法。关注这一题材,客观上也是因为我是农民后代,过去也有几十年在土家族农村工作经历,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很愿意为农民写作。为此,我向扶贫办领导请教,得到了他们的热情鼓励,并说,宜昌精准扶贫在湖北省是做得最好的,其最突出的经验就是向市级重点贫困村派遣“第一书记”。受派遣者,都是市直各局的副县级以上领导。“一起过上好日子”本是宜昌市扶贫办的一句宣传用语,我直接借过来做了剧本标题。
    宜昌市扶贫办提供了一批值得前往采风的重点贫困村,包括秭归县三掌坪村、石柱村、望柱村、点军区安梓溪村、长阳县紫台山村、五峰县业产坪村、远安县百井村。我独自前往这些贫困村进行了采风。这些村各有工作特色,其中最突出的原型人物,当数三掌坪村的“第一书记”张惠琴,她本是宜昌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本剧中的女书记章丽华的形象,包括剧中的三井坪村打造香椿产业,都与此相关。当然,剧本创作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
    回来后我即进行剧本创作。我明白这种命题式剧本创作的难度,主要是矛盾冲突不容易设置,观众不容易买账。但是我还是决定接受挑战,迎难而上,力图艺术化呈现宜昌精准扶贫工作经验。这期间,我曾向导演董锋真诚请教。在后期排练中,也根据他的意见不断地进行修改。所以,这个剧本的创作过程,花费了他不少的心血,也在很大程度上融汇和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
    2017年宜昌市第二届艺术节期间,方言话剧《一起过上好日子》获“宜昌文华奖”特别奖。艺术节之后,本剧目又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在全市各县市区进行了“向人民汇报”的十余场次巡演,一路获得了基层各地包括部分重点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好评。这个作品为什么能获得基本的成功?作为编剧,我大致总结了几点感受。
    其一,该剧较为精准地牵住了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这个精准扶贫的“牛鼻子”,主题突出,目标清晰。精准扶贫除了修路、住房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创办各种农业合作社,解决剧中所说“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个体化的小生产无法连通外面的大市场”的问题。能不能成功创办农业合作社,可能是考量一个重点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是否真正见到实效的重点问题,本剧力图解答这一问题,而这显然也是重点贫困村的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二,该剧把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剧中“方癞子”这一类懒汉给予了适度的批评。这类人我曾在农村有所接触,非常有典型性,认为贫困的帽子戴着挺合适,并不想摘帽。有的懒汉甚至把上面免费发放的种子卖了买酒喝,所以剧中我们写到“方癞子”会把香椿树苗去当柴烧,他说贫困户帽子戴着蛮合适,……放大了说,有个别县乡干部可能并不想脱贫,总想靠国家对贫困县、贫困乡的扶持政策;真脱贫了,这些政策就不存在了,干嘛要脱贫呢?“方癞子”在剧中相当于丑角,他一出场,就引发笑声不断,而干部群众在笑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三,该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有些矛盾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还有因各种爱恨情仇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以胡三为例,他因为爱情受挫、村里历史欠账等原因,而成了“刁民”,专门跟村干部扯皮作对。本剧不回避社会矛盾,大胆地进行了揭示,而“第一书记”则通过细致工作,找到了解决矛盾的“钥匙”,推进了工作大局。
    其四,精准扶贫是一项举国家之力的重大战役,本剧没有简单地传达轻而易举就能达成各项脱贫目标的信息,而是始终在面临矛盾、解决矛盾,传达了一种“精准扶贫在路上”的理念。这显然并不轻松,但使得作品在不断的笑声中感受到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