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艺术漫谈 >

对“美国梦”的一次无情嘲讽科恩兄弟新片《迷镇凶案》带来的社会反思不止是“凶案”而已

http://www.newdu.com 2018-01-31 文汇报 陈熙涵 参加讨论


    
    父子两人最后的摊牌在片尾处将影片推至高潮:男孩直面成人世界显得异常无助。图为影片剧照。
    《迷镇凶案》 是否能够复制去年9月上映的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中场口碑发酵的传奇,目前仍然存疑。这部由马特·戴蒙和朱丽安·摩尔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自上映以来,票房持续低迷。截至目前,国内票房刚过500万元,这与去年该片在欧洲大获好评,荣获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的情况有些反差。
    1959年夏天,美国近郊社区小镇苏比空,独栋的别墅,前后的大草坪,一派中产家庭聚居地的祥和。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底下,不安的气息在萌动着。这部由科恩兄弟编剧,乔治·克鲁尼导演,马特·达蒙、朱丽安·摩尔、奥斯卡·伊萨克等众多好莱坞一线明星主演的犯罪喜剧 《迷镇凶案》 尽管票房不够漂亮,却是一部颇有质量的影片。影片的叙事采用了鲜见的双线结构:地处偏远的美国小镇正处于上世纪50年代人口规模快速膨胀的欣欣向荣中,然而一个黑人家庭的迁入打破了这小镇的平静,由白人中产居民们从质疑镇政府到隔离黑人房舍再到愤怒入室打砸焚烧黑人家庭,构成了影片的一条背景线;与此同时,影片的主线,与黑人为邻的一个白人中产家庭,正在经历一个雇凶杀妻骗保———犹如滚雪球般的连环事件。
    两条故事线通过平行剪辑,在四个点上实现了交会:第一个点是影片开头,白人家庭和黑人家庭成为绿地相连的邻居;第二个点是白人家庭的女主人让儿子去找新搬来的黑人家庭的儿子玩;第三个点是白人家庭凶案发生后,镇上的居民认为案件是新搬来的黑人家庭所为;第四个点是影片末尾:黑人家庭遭到小镇白人的暴力抵制与驱逐当晚、邻居白人家庭正经历着静悄悄的家破人亡。影片结束时,劫后余生的两家儿子若无其事地走出家门走向彼此,玩起了掷棒球的游戏,但两家绿草地中间的木栅栏并未拆除,暗示出“美国梦”在隔阂中走向破灭。
    科恩兄弟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将剧情圈定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环境中。如发生在得克萨斯的 《血迷宫》,发生在旧金山的 《缺席的人》,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 《冰血暴》,发生在洛杉矶的 《谋杀绿脚趾》 ……区域封闭,不光是为了将影片里环环相扣的事件与某种独特的地域气质联系起来,更是因为在一个密闭的微缩世界里,生活在其中的主角,便是地域文化的“俘虏”。《迷镇凶案》便是如此,影片中的所有环节,都发生在这个深藏不露看起来又几乎一模一样的完美社区里。在这个社区里,居民堪称模范,笑容可掬,他们的人生与人际关系就好像流水线上的完美复制品,自成体系。而这一切在社区里第一家黑人家庭搬入后,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马特·戴蒙在 《迷镇凶案》 中,去掉 《谍影重重》 里的特工范儿,增肥到200斤,出演一个美国上世纪50年代中产家庭里的中年男加德纳。他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跟残疾的妻子罗丝和可爱的儿子尼基住在苏比空镇,和娇滴滴的小姨子暗通款曲。某个晚上,两名劫匪闯进了他的家,说是要抢东西,却把一家子都给绑了起来,还给每个人下了麻醉剂。结果,加德纳的太太因吸入过量麻醉剂器官衰竭而死。
    之后,影片花了些篇幅在描写加德纳对老婆之死的反应上。面对公司周遭同事的安慰,他却不怎么上心,倒是和小姨子打得火热,在这当口警察局让两人去指认凶手。从5个人中间指认凶手的过程中,加德纳和小姨子不约而同地说了谎,到这里观众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事情真相:加德纳和小姨子是买凶杀人的幕后凶手,目的是杀妻骗保后双宿双飞。
    在一些人看来,凶案在一半不到的时间就真相大白,实在是算不上高明。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科恩兄弟翻出了底牌:《迷镇凶案》 带来的并不止是一部凶案而已。与观众同一时间获得真相的,还有加德纳的小儿子尼基。影片从这一刻起,“上帝视角”转为“男孩 (尼基) 视角”,开始通过那个孩子的视角,将这部犯罪喜剧中人物的愚昧、浅见和荒谬的行为一一翻出,直到观众被深深地刺痛。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父子俩的第三场对手戏,也是两人间最后的摊牌。终于知道真相的儿子,和杀了人的父亲,在此时此刻已毫无父子关系可言。加德纳为保自己的性命,甚至威胁儿子如果不跟他一起演戏骗警察,就连他一起“杀”。他的台词冷静而残酷———“你不知道大人的世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替你作出决定……”坐在桌对面的儿子,对父亲经历了由认清到恐惧到发抖到绝望得“泪如雨下”的全过程,一言不发地看着加德纳阴差阳错地吞下有毒的面包和牛奶……
    电影的结尾处,朝阳升起,经历了暴力驱赶黑人事件的小镇回复了平静。居民们振振有词地描述了昨晚究竟发生了什么,伤亡了多少人,而没有人留意和发现,在与黑人家一墙之隔的尼基家,父亲、小姨、凶手、舅舅在这场风暴的掩映下已尽数死去,男孩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成为了一个孤儿。
    《迷镇凶案》 在毕肖美国上世纪50年代多姿多彩、乐享人间的调性基础上,将着力点从一场凶案中带离出来,通过触目惊心的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残杀,人伦秩序彻底的崩坏,对“美国梦”进行了一次无情嘲讽。据说,早在1999年,科恩兄弟便拿出了 《迷镇凶案》 的剧本,“喜剧惊悚片”的调调,与 《冰血暴》 和 《阅后即焚》 很相似———倒霉的家伙总是做出糟糕的决定。乔治·克鲁尼直到最近才决定将它拍出来,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是“美国梦”崛起的时期,而当下的美国,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家们敏感地发现了时代与时代的对应关系与相似性,和当今现实的联系,也许才是作为导演的乔治·克鲁尼拍摄 《迷镇凶案》 最真实的原因,就像他的挚友马特·戴蒙说的,“《迷镇凶案》 是在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对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