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式,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够听得进的方式,用一个个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就能够把我们的故事说好。”10月20日下午3时,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集体采访活动上,十九大代表夏勇敏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在当天下午的集体采访中,有记者问夏勇敏代表“文化传播在中土两国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何种作用”时,夏勇敏代表说:“我自己长期从事和土耳其的交流,在国际传播、跨国传播过程中,文化既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对外传播的一个很好的内容。”夏勇敏代表认为,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基因。 夏勇敏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土耳其记者站首席记者、土耳其语部主任,现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对西亚和非洲地区媒体和文化交流。 因为长期的驻外和对外交往工作,夏勇敏代表对“如何提升走出去的传播效果”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所谓的“走出去”就是文化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之间怎么样进行文化交流?夏勇敏代表举了一个例子。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坦桑尼亚时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百姓了解了中国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习主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场里的人报以会心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 “从这个欢笑和掌声中,我想不难看出这部电视剧确实被坦桑尼亚的观众看了而且看懂了,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能够在非洲引起这样的关注,能够成为非洲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呢?”夏勇敏代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电视剧使用了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进行了翻译,扫除了观众的语言障碍;二是这部中国电视剧里的家长里短比如婆媳之间的矛盾等话题也很容易在非洲引起共鸣。此外就是播出的平台是当地主流电视台,受众达到600万。 夏勇敏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埃及受到欢迎,《父母爱情》在缅甸得到好评等,这样的例子可以反映出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式,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用能够听得进的方式,用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就能够把我们的故事说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