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马书东,梁君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原文标题: 汉语动词复现中时与空的互动研究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2期 文章指出,关于时空互动存在两种观点:时空隐喻和认知时空,两种观点对时空之间的关系说法不一。文章作者研究发现,在汉语动词复现中,时空相关比时空隐喻更为显见。这说明,在语言规约化中,时空隐喻和认知时空呈现互补性。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引言,介绍了问题的起源和作者的研究思路;二是时间与空间互动的隐喻性与相关性;三是动词复现中的时间与空间;四是结语。 时空隐喻说认为空间比时间具体,更具有可知觉性,空间到时间的投射具有单向性与不对称性;而认知时空说主张时间是空间的相关维度或第四维度。文章以汉语动词复现为依据,探讨时与空在语言中的互动。汉语动词复现指特定语言结构中动词非连续重复或拷贝的现象。 关于时间与空间互动的隐喻性与相关性,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是时空的隐喻与分离。时空隐喻的单向性有两方面体现:时间持续判断中空间信息难以忽视和空间表征更多影响时间表征。在语言中,时空隐喻的单向性体现为方位词的多义使用。而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方位词的时空隐喻在英汉语中具有面向上的不一致性。此外,时空隐喻预设时间与空间相互分离。隐喻角度的分离是时间抽象而空间具体。然而,时与空的分离也意味着二者相互无关。因此,在语言中时空隐喻的单向性能获得支持,但存在不一致性,也不能解释时间的瞬时性与语言结构中的时空不对称。 二是时空的类比与相关。Gentner & Wolff认为时间与空间的互动中存在类推机制,即时空之间的隐喻投射是类比关系。这种机制与隐喻结构机制一致。类比的结果是获得时空的共享属性。时空的共享属性提示,时空投射存在于框架层面而非经验域层面。从隐喻角度看,虚拟运动中存在从时间运动向静态空间的投射,该解释说明时空隐喻具有双向性,也提示空间与时间相互依存。 这两个方面的观察表明,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存在认知时空与时空隐喻两种不同的主张。接下来作者将通过考察汉语动词复现来揭示认知时空与时空隐喻在语言规约化中的具体关联。 汉语动词复现能表达持续、反复、系列、同时、先后等不同形式的时间,不同形式的时间之间具有不同的相斥性或相容性,并且表现出对空间内容的不同要求。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动词复现中的持续时间。动词复现能表达具有独立性的持续时间,例如“V呀V”结构和“V着V着”结构,这些结构均表达某个动作的持续进行。依据时空隐喻投射,这种持续性需要通过空间来组构。如果此推理成立,那么此种结构也该与空间内容相容。但是事实是,这类结构排斥空间内容,如表示空间的方位词、表达有界的量词等等。因此,当动词复现表达持续时间时,时间内容比空间内容显见,时空相关比时空隐喻显见。 二是动词复现中的先后时间。动词复现中表达先后的结构与隐喻投射无直接关系,例如“一忍/再忍”。该结构的典型特征是语义受语序制约,例如“* 再忍/一忍”不可接受。这类结构对空间内容的明示表达也具有排斥性。因此,先后类动词复现中时间内容比空间内容显见,与时空隐喻无关。 三是重动句中的不对称时空。时空凸显度的不对称调节体现在重动句上,有证据显示,动词复现具有话题化倾向或去时间化倾向;而且重动句前动词具有无界性和持续性,而后动词则具有有界性和完结性。用“了”和“一会”等检测发现,在重动句中,前后动词表达的时空内容存在不对称性,且在不同语境下,前动词短语的时空内容存在变化。 四是反复时间中的依存体。当动词复现表达反复时,空间与时间形成的依存体由反复时间组构,如“V来V去”。考察表明,“跑来跑去”的持续源于“跑来”和“跑去”两种运动的反复,而非单一运动的持续。即使依存体内部含有空间视角组构时间运动的隐喻,时空依存体重复事件本身也与时空隐喻无关。在动词复现的反复时间表达中,时间与空间结成具有依存性和相关性的整体。 五是语言线性中的多维时空。时空体的另外一个证据来自于语言形式的线性属性与语义时间概念的多维相关。在语义层面上,单个“逐”能表达时间的线性或系列性,而“逐”复现则表达多层时空的相关。 综合以上考察,作者认为,在动词复现中存在多样的时空互动关系,既有时空隐喻也有时空依存或相关,时空依存或相关比时空隐喻更为显见。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摘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