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之一: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传承、保持现状堪忧,部分语种的保护工作则因各种原因收效甚微,尤其是无文字及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保护工作至语保工程启动之前几乎为零,而大多数语言极速衰变的程度及后果不堪设想,时不我待,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前期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方案既需要前沿、科学、创新的理念,更需要敢开先河的魄力,同时也要求实施方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挑战之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对承担单位、组织者和课题参与者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承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加强条件保障方面作出承诺和兑现。组织者除了具备大团队集体攻关、协调组织、主持顶层设计和重大学术决策的经验,还应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和协调推进工作进程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语保工程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熟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规范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工程层面有诸多虽然繁杂细腻却科学严谨的规范标准,尤其是濒危点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这就要求每个课题参与者必须既具备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同时也要兼备承担课题所有具体任务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另外,语保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资源数据采集工作,作为工程参与者,需要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构建大型数据库提供各种规范达标的入库材料。 挑战之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党和国家的远程规划和长期行为,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后续运作空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也将在完成语保工程专项任务之后,陆续展开一系列后续研究计划。因此,目前参与专项任务调查和研究的一批年富力强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青年才俊,将是这些工作的主力军和后继人才。对工程层面和组织者来说,从语保工作中去发现好苗子,并大胆提携,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学人才,是任务,更是对我们是否具备学科视野和学术创新胆魄的一次考验。对上述各类人才的个体挑战则是他们可否充分参与和分享工程的资源,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尽快成长,并顺利将自我锻造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优秀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国家已吹响抢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号角!我们将全力投入到语保工程的各项工作之中,顺利完成这一严肃的政治任务与学术任务,交一份让全国各族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链 接 为贯彻党和国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工作。在2015年启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80个点的调查试点工作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及在整个工程整体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全面负责协调和统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力量来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此,中央民族大学特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并成立了由校内外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该中心实行“中心—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按语族分设项目负责人,相对独立地组织实施所负责语族内包括一般点和濒危点的全部调查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