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以前,研究发现双语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消极作用,但这些研究存在方法缺陷,例如,没有很好地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父母职业、儿童居住时间以及测验的文化差异等变量。20世纪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研究发现,双语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争论的焦点也转向了双语产生积极作用的阶段以及这种作用的范围和程度。 双语经验促进语言认知能力发展 研究表明,双语经验对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双语经验能够促进幼儿的元语言意识发展。早期双语经验能够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和阅读技能的发展;双语儿童在词汇—语义联系上的灵活性优于单语儿童。对成人的研究也表明,双语者的元语言认知能力显著优于单语者。此外,来自语言加工中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对言语节奏及语音的感知和语言切换的研究也为双语促进语言认知能力发展的观点提供了证据。研究者认为,双语经验能够让儿童更好地将语音与语义区分开来,能够使儿童意识到词和它所指代的物体之间的任意性,从而促进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双语者在言语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操控两种语言的表征,且需要根据环境和语用因素,选择目标语言,抑制非目标语言,以便发展出较好的抑制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儿童在言语加工中准确地把握目标信息,克服干扰信息。 双语经验不仅对与语言相关的认知操作有积极影响,对非语言的认知操作(工作记忆、绘画、心理定式的变换、信息更新能力、认知灵活性和数字技能)也有促进作用。双语者在心理理论方面有认知优势。心理理论是个体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意图、计划、信念的认知能力,个体据此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心理理论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个体的心理成熟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形成对自己及他人“错误信念”的认知是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一般认为,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分水岭,之后,儿童才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人可能以不同方式去表征世界,形成不同信念。心理理论能力发展使儿童能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形成同情心和同理心,逐步形成较高水平的社会认知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