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郭店竹简、清华简、岳麓书院秦简等重要古文字资料的发现,以先秦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古文字学发展迅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古文字学已逐渐由原来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的“绝学”演变成一门繁荣发展的“显学”。 学科交叉的学术风貌 古文字学是一门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文献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利用出土、发现的材料既可以揭示先秦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规律,又可以探索先秦的历史文化奥秘。目前,古文字学已形成了甲骨学、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简牍学等分支学科。 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举例道,甲骨文、金文可以让人们更好了解汉字的构造,纠正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经典著作分析汉字的错误,更准确地梳理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利用这些一手考古资料对许多历史记载还可以起到补充、印证和纠错的作用。“可以说,通过古文字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伟大文明。” 采访中,多位学者均谈及近年快速发展的古文字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刚成立之时,我国古文字研究还是一片“青黄不接”的局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新资料层出不穷,如今研究成果的发布也很及时。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古文字研究进展同样很快。”黄德宽告诉记者,比如,在甲骨文方面,甲骨资料的整理成就最为突出,不仅《甲骨文合集》及《补编》等先后出版,新出甲骨都能得到及时的整理发布,甲骨语言文字、甲骨断代、殷商史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简牍文字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大批新出的战国、秦简和汉代早期简帛得到全面整理和综合研究。 为了承担“中华字库”工程的“甲骨文字的搜集与整理”重大项目,首都师范大学在2012年成立了甲骨文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黄天树告诉记者,该中心计划推出一系列大型甲骨文综合性资料书,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甲骨文专题研究,如甲骨断代研究、甲骨语法研究、甲骨虚词研究等。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平安表示,近年来,古文字研究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第一,古文字学的学科体系基本明确。狭义的古文字学侧重于古文字的字形研究,广义的古文字学不仅包括古文字字形,还包括古文字资料本身的研究。大多数古文字研究者从事的都是广义的古文字学研究,这是由古文字资料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的。第二,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第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已经成型。第四,古文字学研究生教育常态化。 虽然古文字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不少学者认为,学科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赵平安看来,当前古文字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现象,理论性总结做得不够。“这说明了研究深度还不够,研究者自身的水平也待提高。” 黄德宽表示,目前,相关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大量新材料并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整理,只有联合攻关才能破解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