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语言成亚文化符号 逃离规制追求个体自由表达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青年报 马中红 参加讨论

    
    近10年来,网络空间生产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新句式、新语体,这道由语辞构筑的文化景观杂糅了冷僻词、外来词、生造词以及图形符号,让社会大众目不暇接,如堕云雾;让语言学家忧心惶恐,乃至失语。
    与此相反,作为网络语言生产主体的青年网民却乐此不疲。近期有关“逼格”一词能否被主流媒体采用的争议便可窥一斑。这个生造的词语,在盛大文学总监汗青看来是“流氓话语”的入侵,媒体从业人员使用之是有违文字工作者职业道德和缺乏审美情趣的表现。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凤凰网主笔王路的看法,他认为词语变迁和获得新义后,可以脱胎换骨,因此“逼格”只不过是“格调”、“品味”的戏谑表达,已经脱“脏”。
    而网民们呢?他们早就在网络交往和意见表达中用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青年网民为何如此热衷于生产和使用与主流媒体不一样的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亚文化群体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风格化是当下亚文化的表征符号
    “风格化”是青年亚文化标榜自身,形成认同时所生产出来的特有的符号系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国家各种各样的青年亚文化,在服装、音乐、活动场所、喜好、行动等方面无不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光头党对黑色带金属链条的皮衣、皮鞋、带铅扣皮带的狂热追捧,无赖青年对鹿皮鞋、天鹅绒、厚斜纹绒衣领以及鞋带式领带的青睐,这些可视化的“行头”都意在与主导文化,甚至与其他青年亚文化相区隔。由于互联网空间的虚拟性和从事青年亚文化实践的群体不再需要聚集在实体空间中,他们之间因为匿名甚至互不相识,因此,着装打扮的风格对活跃在互联网空间中的亚文化青年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相反,独特的语言表达成为亚文化风格醒目的标识。
    语言的风格化是青年亚文化从社会总体文化中凸显自身的内在需要。可以这么理解,非主流、另类的语言创造是青年群体有意识标榜自己与其他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行为,具有鲜明的语言区隔功能。在此,区隔首先表明的是与众不同,其次是共同体的建构,再次是身份的认同。火星文是90后自己创造出来的网络语言,其语言结构非常复杂,集合了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图形文字以及汉字拆分等多种元素,并随性拼贴组合,甚至设计了专用的火星文软件来创造出其他人看不懂的语言文字,其意图无非表明“我,与众不同”。每一个亚文化群体都刻意地发展一些专属语,一方面通过设置语言障碍将圈外人排除在外,一方面又通过语言强化同一个圈子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圈子这个共同体的认同。
    语言风格化一方面形成特定亚文化与外面的区隔,另一方面也促成内部的凝聚,使特定的亚文化群体成员在观念、共识、行为上更加容易形成共识,这意味着,如果能以同一种方式说话时,就是同类,相反,便是非我族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