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无身”到“具身”:认知科学的语言哲学演绎轨迹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汪志涛 孟维杰 参加讨论

    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认知科学主张心智活动其实是心理语言的重组和加工过程。认知科学的符号范式和联结主义范式主张认知的信息加工超脱于身体之外,心智不受身体制约,是与身体保持特定距离,并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信息的机器,即人的认知是无身(disembodied)的;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范式主张心智加工的主体是身体,以及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即人的认知是具身(embodied)的。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范式推进和演变,折射出语言哲学演绎轨迹及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实现了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体论的跨越,但同时也反映出认知科学在对人类心理语言加工及其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经典笛卡尔主义与无身认知
    经典笛卡尔主义是身心二元论的肇始。对理性思维的注重,对身体结构与属性的忽视,成为笛卡尔主义的核心命题。在笛卡尔所倡导的身心分离的二元论愿景中,身体的本质不参与任何的观念活动,也不参与心灵的思考活动。他始终认为身体物理属性决定了其不属于思想和认知领域,相反,心灵的观念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就可以完成心智的加工,而不需要身体的作为思想或观念的构成性元素。只是,笛卡尔在对待和处理关于身体感觉到底是归属心灵还是物体的时候,表现出立场的摇摆和观点的简单化。他关注到,具有物理特性的身体感觉很难简单地被归属于纯物理实体的性质;同时,这些性质也很难被归属于笛卡尔所规定的作为纯粹思维的心灵的性质。因此,身体到底具有心灵的创造性还是物理实体的广延性,成为笛卡尔主义身心二元论无解的难题,同时,也为后来的认知科学在心理语言加工方面陷入困境埋下了伏笔。
    传统认知心理学家从笛卡尔主义理论体系中继承和传递了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即心智可以脱离物理实体性质的身体而单独在心灵内完成,信息和语言加工可以脱离身体而单独进行,认知只不过是一个表征或符号计算的处理过程。显然,这一理论的观念使得当时的认知科学家们在构建信息加工机制或模型时只要考虑能与大脑相匹配的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符号计算系统即可。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认知既不依附于脑,也独立于身体,于是认知或语言就出现所谓“离身”状态。
    身体现象学转向与具身认知
    伴随着哲学现象学的转向,对身体的理解与思考的视角也在发生根本改变,而拉开关注身体哲学序幕的首推尼采。尼采扭转了传统身心二元论对身体的忽略,把身体推崇至至高无上的位置,也开创了从身体视角审视伦理和理性思维的视野。
    海德格尔以“存在于世界中”(Being-in-the-world)即“此在”的概念强调了心智、身体、环境的一体化。他主张心智离不开身体,身体离不开环境,环境影响心智,理性的“此在”就是要破除身心的二元对立,引领三者的交互作用。海德格尔这一思想不仅破除了身心二元论,而且成为具身认知有关身体、认知、环境观念的思想源头。
    通过身体来认知世界的思想在20世纪末认知科学思想家拉考夫和约翰逊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强调。他们认为传统认知科学忽略了人的身体的属性、结构以及活动与心智的契合性,强调心智不可能脱离人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而独立生成,人通过身体来体认这个世界,在体认过程中不断修正心智的状态与形式。身体的运动系统与感觉系统才是理解人的心智的真正源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正是通过身体体验和活动与世界彼此约定与制约的。身体与心智的有机契合才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最好途径。
    对无身认知向具身认知转向的思考
    首先,研究立场出现了不同声音。就研究的立场而言,具身认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认知观:温和的具身认知观和激进的具身认知观。前者的核心论题是承认身体及其知觉运动在认知中发挥的作用;后者的核心论点是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脑、身体及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需要诉诸新的理论、方法与工具。两种观点的交锋折射出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转向过程中立场的多变性与思潮的凌乱性,这也在悄然地消解其进步的动力,乃至于Shapiro认为具身认知思潮勉强称为“理论”有些言过其实,称之为“研究纲领”(research program)可能会更妥帖。
    其次,研究思路合法性问题。尽管具身认知确立了一种对智能本质的研究思路,并试图从对核心假设的根本性改变出发,对心智进行基础性研究,但是,确立一种研究思路就意味着对旧的研究思路的否定,这就关系到自身的研究基础和背景是否与旧的研究思路相容。如果缺少相容的要素,那么自身研究思路的最终立足可能就缺少足够的理由,至少从旧的视角而言是这样。正如比切特所言:“尽管具身认知的思路不太可能像无身认知那样取得成功,但如果给予发展机会,它会克服无身认知早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继续前行。但前提是要取得立足的合法性根基。”
    最后,具身认知未来发展问题。具身认知强调心智加工和语言重组回归“身体”,利用脑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ERP、fMRI 等方法和技术,提供更为精确和客观的知识体系,但是这样就可能存在以神经生物学代替心理学的还原论的风险。此外,认知神经科学、社会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具身认知所造成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侵蚀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引发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学可能被神经科学入侵甚至是代替的担忧。不过,从另一层面来看,神经科学似乎给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正如某心理学家所言:“即便某一天神经科学的理论、方式及概念‘侵入’心理学领域,也并不表明心理学一定会消亡。神经科学与具身认知一样,不过是探讨和研究人类心理的不同侧面而已。”即便如此,学界依然没有停止对具身认知的追问,如对“身体”的质疑:既然具身认知强调身体与环境、社会相关联,那么兼具物理与现象学的身体何以超越物理层面而体现社会、文化等因素,或者身体在表征心理语言加工过程的终极意义体现在哪里等,这些问题是具身认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