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不忽视研究问题独立性的同时,神经语言学研究要养成从整体上看问题的习惯,把任何一个语言处理环节放置于整个语言处理过程之中来考察。 神经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处理过程的神经基础。该学科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所涉及的语言处理过程与大脑两个方面是非常复杂的,各自领域都存在着诸多的争论和不同的观点,从而导致了神经语言学研究复杂性的产生。 语言处理过程受模块与语言规则影响 与视觉以及其他的认知活动相比,语言既是一种感知和产出活动,也是两者错综复杂的结合体。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一系列有限数量的语音单位用近乎是无限数量的组合方式,不断地构成更为复杂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而且这些单位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结构和语义关系。这样,一系列连续的、不断变化的语音的声波通过一定的计算过程就可以被转化为个体的神经表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大脑中的不同记忆机制相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语言还是一种社会现象,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关联,讲话者和听话者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相应的交际策略以成功地完成交际。面对这一复杂的语言本体,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处理的内在过程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从总体来看,有两个争议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一是语言处理的模块性问题。人们对语言处理可分为不同层次并不存在争议。所争议的问题在于不同层次语言处理(语音、音位、词汇等)之间是什么关系。模块主义的观点认为不同层次之间的语言处理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是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进行的,相互之间不存在重叠的问题。而与之对立的互动主义的观点则与此不同。互动主义认为在不同的处理层次或者阶段之间存在着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处理过程在有些情况下是同时进行的,这被称为并行处理。另外,互动主义还认为不同阶段信息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后一阶段的信息有可能会影响前面阶段信息的处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互动观点的合理性,但是,从神经语言学研究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语言障碍方面的研究,还是在语言处理神经基础方面的研究,研究者更多地采用了模块主义的观点,而对互动主义的观点考虑不足,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对神经语言学研究产生直接影响的第二个争议在于,语言的处理在多大程度上要使用语言规则。基于对语言现象的研究,语言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语言规则,尤其是转换生成语法所提出的各种规则与语言处理的思路最为契合,因此也被大量地运用到了语言处理模式的建立之中。但是,在语言处理过程中人们是否真的使用这些规则呢?众多的心理语言学研究都是以对此问题的肯定回答为基础的,但是联结主义的观点却更加接近于大脑的工作模式,否定了原来纯粹以规则为基础的语言处理模式,而是更多地基于对输入数据的概括,然而这些观点并未得到切实的应用。 拓展研究加强对大脑复杂性的认知 语言和语言的处理都是非常复杂的,而大脑则更加复杂。这一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对大脑结构的认识上。虽然可以根据大脑的外在面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描述,例如,可以使用布罗德曼(Brodmann)的大脑分区编码,或者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来确定大脑的部位,但是这些描述是基于对大脑功能认识极其粗浅的情况下形成的,并不见得准确。另外,如果再考虑到神经元的结构和大脑左右半球相对应区域等因素,问题会更加复杂。更为糟糕的是,当前人们对大脑皮层之下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 大脑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人们对于大脑功能认识的争议上,关于大脑和语言之间关系的研究,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包括定位说、整体说、联系学说、动态定位说等等,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将直接影响到研究者整个的研究过程,包括假设的提出、方法的采用、数据的分析以及最终的结论。在不同观点的指引下,同样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 利用动态系统理论推动研究发展 语言处理是复杂的,其中所涉及的过程还有很多是不确定的,而大脑更是如此,两个复杂的、不确定的研究对象交织在一起,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此状况之下,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对神经语言学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在研究的设计与具体的操作中应仔细考虑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多种因素,尤其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尽可能多角度地看问题,力求分析实验数据在不同理论观点下所可能导致的结论,避免简单化。这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对与神经语言学研究相关的各种不同理论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从神经语言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语言处理神经基础的研究做得还不够充分。在很多情况下研究都被简单化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相关研究结论分散,各说各话的状况。二是在众多关于语言处理过程和大脑功能的争论之中,其核心点在于模块性和互动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处理阶段或者不同的大脑部位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互协同、共同起作用的。笔者认为,在语言处理问题上,绝对模块主义和绝对互动主义都是站不住脚的,绝对模块主义忽视了语言处理过程的整体性,割裂了不同处理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而绝对互动主义又会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语言处理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很容易导致“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现象。而在大脑功能的基本观点上也是如此,绝对的大脑功能定位观点和绝对的整体论观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在不忽视研究问题独立性的同时,神经语言学研究要养成从整体上看问题的习惯,把任何一个语言处理环节放置于整个语言处理过程之中来考察,注重考虑与分析这一环节在整个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环节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同理,对于大脑任何部位的语言功能的研究也要具备全局观,而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部位本身。从研究现状来看,神经学研究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很多研究还存在研究设计简单化和结论得出十分武断的问题,还有更多的研究只是把着眼点放在研究的问题本身上,缺乏全局的、整体的观点,而且对于研究问题的多角度、多视角的考察也表现出严重的不足。 要做到上述两点,动态系统理论可以提供很多的启示。动态系统理论又称复杂动力学(Complex Dynamics),是指按照特定的规律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系统。这一理论起源于17世纪牛顿提出的动力学理论和数学中的非线性原理。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动态系统理论着眼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强调系统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内部要素的完全相关性、系统行为的变异性与非线性。该理论认为,系统的各部分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系统的整体状态是各部分互相作用的最终结果。动态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以及系统内自我组织的不断发展,不断实践从无序到有序的周期性调整。动态系统理论超越了传统理论奉承的线性行为和因果关系论,直面真实环境中系统的复杂性与变异性。拉森(Larsen)和弗里曼(Freeman)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动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跨学科主题,提供指导具体实证研究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已有大量研究人员运用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人类认知问题和语言问题。但是,在神经语言学领域,该理论的应用还比较少见,这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