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形成独特模式 国家大剧院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走国家包起来的老路,一种是创新体制机制,大胆尝试新的运作模式。如果按照一般剧场的方式经营,当年,国家大剧院一年场租只能收入5000万元左右,即使加上政府1.2亿元的财政补贴,也不能平衡1.8亿元的刚性开支,更别说开展艺术生产和普及推广的资金了。 剧院经营,一般存在两种业态,一是主要经营场地,获取场租;二是以经营节目为主,获取的是票房,而大剧院需要更完善的经营模式来带动相关艺术资源运转起来。国家大剧院的定位很清楚:大剧院不是剧场,也超越剧院形态,它是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国家大剧院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运营的体制模式,设计了独特的“国家大剧院模式”,即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既符合艺术规律又顺应市场需求。 10年来,国家大剧院坚持用艺术和市场双重眼光审视所经营的剧目和所有项目,信守“诚信、双赢、持久”的原则,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全球化战略、人才战略三大发展战略。 业内评价说:“国家大剧院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单纯出租场地、沦为‘演出场子’的情况,而是悉心从事演出经营、艺术生产和普及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彻底改变中国剧场的概念,为改善剧院业态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如今,国家大剧院以节目为主营产品,坚持呈现高品质的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精品,每年的演出经营收入在3亿元左右,逐渐形成了由“文化地标性建筑、演出运营模式、剧目制作机制、艺术传播体系、市场营销系统、艺术管理人才队伍”等组成的六大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多元发展形成了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经营业态,赢得了持续发展空间。 在国内剧院数量超过2000所,剧院经营急需转型升级时,国家大剧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