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从笺纸、笺谱到笺谱日历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这是我第五次有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书”,但这一次获奖带给我的惊喜格外不同。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我曾为很多作者的图书设计过版式和封面,而这一次,我是为自己做嫁衣。做了一本自己想做的书并获得了设计前辈们的肯定,我内心的满足感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做了《笺谱日历》之后,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什么是“笺”,什么是“笺谱”。很多人将笺与现在尚在使用的信纸混为一谈。“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欲笺心事,独语斜阑”,虽然我们还能读到这些美丽的句子,在生活中却很难见到笺了。至于“笺谱”,《现代汉语词典》里早已没有了这个词条。笺,简单地说,是专供题诗、写信的小型纸张,以其精美雅致,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笺纸自南北朝始,其色彩、纹饰,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素趋彩、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明代中期木版水印技术的成熟,使笺纸获得质的飞跃,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明天启年间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与明崇祯年间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正是笺纸日臻完美终于成熟的标志。事实上,单张散笺除少量有赖名家墨宝幸存于世外,能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只有装订成册,成为笺谱,才得流传至今。
    与笺纸结缘,是由于工作。因为做书籍设计要积累素材,我收集了很多版画方面的资料。在各种不同风格的版画中,我对中国的木版水印作品情有独钟。我第一次尝试使用笺纸做设计,用的是《北平笺谱》里的“簪花”,可惜设计方案最后没有通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笺纸的兴趣,笺纸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我一头扎进了笺纸这个古旧的世界,无法自拔。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炫耀的心理,反正我是有的。怀揣了一大堆宝贝,我总想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把它们呈现出来。但我非常担心,现在的人们还能接受早已淡出生活的笺纸吗?我搜集了一些信息,做了一些调研,发现笺纸只在研究者、爱好者和收藏者等小圈子里流传。我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设计师,我该如何来阐释它,怎么样才能驾驭它呢?在我看来,笺纸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它的实用性,一是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但时代不同了,笺纸的实用功能早已被其他载体取代,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它的样子,它的美。而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恐怕短时间内我很难研究透彻。但我从无数文人手札中,从鲁迅给许广平写信所使用的画着枇杷和莲蓬的笺纸上,深切地感受到了笺纸的情感与温度,我觉得这些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近几年来,“见字如面”、“中华诗词大会”之类优秀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依旧渴望找到精神上文化上的归属感,于是我想把笺纸与日历结合起来做一本书,这就有了《笺谱日历》。
    用笺纸做日历,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把笺纸转换成一种与读者有关联的阅读信息。在网络媒体内容服务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如何把笺纸与当下交流互动的载体(QQ、微信等)对应起来,引起大家的兴趣或好奇,是转换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好在有“见字如面”等优质文化节目的影响,有鲁迅、郁达夫等人信札的传播,还有很多名人书信在拍卖会上的不俗成绩,这些正在逐渐扫除人们对笺纸的陌生感。
    用笺纸做日历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用现代书籍语言与读者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营造一个贴切的阅读环境。以今年的日历为例,从内容方面来看,一是从选笺入手,把与中国传统的节气时令相呼应的如七十二候笺、与历史文化事件有关联的克伦威尔名人笺、与节假日气氛相融合的儿童笺等精心安排在合适的日子里;二是多方搜寻每一张笺纸的资料,虽然说大多数读者并不太在意笺纸的内容,我还是对每一张笺纸的来历做了认真的梳理考证,方便笺纸爱好者参考;三是引导读者在欣赏笺纸的同时,不忽略笺纸的实用功能,所以我在每个月的月份位置放了12幅书牍、书札。设计方面,我基本上回归到了设计最本真的状态。做《笺谱日历2018》时,我就突出笺作为日历的个性。为了营造时光飞逝的感觉,我尝试把每个日子安排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如果把一个月里每张日历连在一起做成动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子是流动的,像水一样。考虑到笺纸的书写功能,我有意识地把相关文字信息秩序化、弱化,大面积留白,这样更方便书写。《笺谱日历》真正实现了每一页都可以书写,整个日历就是一个笔记本。设计时,我在细节上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了减轻重量,我舍弃了一般日历用的硬壳;为了书写方便,我把开本做成了120×190,并改进装订方式,使全书可以达到完全平摊的程度。拿到这本日历,你可以静静地摊开,找到你中意的某张笺纸或某个特别的日子,写上给自己或是给他人的话,留下岁月的印迹。此外,在《笺谱日历2018》特装版上,我还增加了两个小设计:一是附加了十二个与月份页上的书札、书牍图案相对应的小信封,二是从日历中选取六幅画笺,用传统木版水印的方式复制。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日历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是表达我对曾有过的写信的日子的怀念。
    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忘了我的书籍设计师身份。我用最朴素的想法完成了《笺谱日历2018》的设计。这本日历书获得2017“中国最美的书”,我想,一本在设计上这么朴素的书,能够打动评委,也许是笺纸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和情感以及当下所缺失的工匠精神吧。
    我所做的,仅仅是呈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