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学习英语,但学习目的却不甚清楚。有的家长看着别的小朋友学,就让自己孩子也学;有的学生只是因为学校有这门学科,英语成绩是升学必不可少的要素……”作为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秘书长、资深命题人,周超看到了长久以来我国孩子学习英语的尴尬状况,“实际上,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已经成为文明生活中一个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应该让全社会以此为学习英语的出发点。”那些为分数而学、跟风而学,导致考完就忘、学不致用,显然是把语言学习的路子走偏了。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承载着各国的人文精神。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英语,主动感受多元文化,更加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对此,今年的希望之星大赛更加突出中西方文化差异,母语为英语的20位选手首次与中国同学就此切磋、碰撞。“全球化时代,英语是孩子获取知识、探索世界的一个工具,我们希望孩子能吸取东西方文化精华。”小学选手沙艾霖的母亲说。 文明因互鉴而精彩。采访中记者发现,通过以语言为媒的交流碰撞,中外学生和老师对彼此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有了不少新鲜的认识。 中国孩子缺少个性、只会记忆?……来自美国、精通中英双语的中学生龙小龙说,“比赛中数学和科学题多是中国学生答对,西方学生更擅长社会学科,但中国学生也丝毫不欠缺相关知识。所以,那些认为中国教育只关注数理和记忆的人们应该抛弃成见,中国同学各方面都很厉害。” “中国学生表达自我也有很多个性,自信、开放而且诚恳。”令范德堡大学教师布雷特本森惊讶的是,“如此优秀的中国学生,还对比赛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这非常棒。” 的确,外国老师和同学“惊喜”地看到了更加真实、自信、富有活力的中国。而中国孩子则在看到“外面世界”的同时,反观到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文化的魅力,生长出了更加蓬勃的自信。 让中国同学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外国好友都渴望更多了解中国,喜欢学习中文。“我们学英语就像他们学汉语一样,可以更亲切地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互相理解和学习。”初中生张永言谈道,“生活中,外国同学对微信、支付宝都很感兴趣,经常让我教他们汉语。” 中国同学表示,“学习汉语、英语,能帮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脚下的土地,而不是自说自话,连国外的真实情况都不了解,就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 有关愚公的辩题让美国亨德森天主教高中老师乔治记忆犹新、深受感染,“愚公年老但很有决心,让我们感受到中国重视毅力和家庭的传统。后来我继续研究了寓言,非常欣赏这种价值观。” 一讲到中国文化,总会让国外师生赞叹不已。周超说,“希望孩子通过这个舞台,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同时把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带回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