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纪录电影《北平以北》:再现更加全面的平北抗战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人民日报 丁旭东 参加讨论


    
    12月8日开始上映的《北平以北》,是一部反映平北地区抗战历史的纪录影片。时间横亘抗日战争14年,范围涵盖北平(今北京)以北的延庆、昌平、怀柔、密云以及张家口的部分区县。影片采用编年体方式,以时间为轴,贯穿80多个具有重要节点意义的“历史事件”,涉及50多位历史人物,描述了平北地区艰难、曲折、悲壮的抗战历程。
    这是一部中小成本的主旋律电影。从红色历史文化建设层面来说,这部片子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将散落民间的抗战历史记忆重新拾掇,使其凭借大众文化的影像走进时代。人们可能熟知“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却未必知道“延庆西羊坊惨案”“密云孟思郎峪惨案”“平北千里无人区”;人们可能熟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狼牙山五壮士”,却未必知道“血洒古北口,烈焰南天门的‘长城抗战’”“全歼日军精锐120余人,怀柔抗战第一枪的‘沙峪战斗’”“消灭日军官兵500余人的‘冀东大暴动’”;大家可能熟悉佟麟阁、吉鸿昌、刘伯承、聂荣臻、赵一曼,却未必了解被萧克将军称为“八路军中独一无二、以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组成的部队”的“抗日先锋总队”……这些散落民间的英雄故事,被岁月封尘,那些星罗散布的纪念碑(塔、馆),许多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人气,只是静穆地矗立在群山、村落之中。这部片子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为战亡的将士们树碑立传,因为他们的牺牲值得铭记、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二是为主流历史记忆赋予新的内涵。该片部分史料为中国近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建设提供了珍贵素材。客观地说,平北抗日根据地只是全国众多抗日根据地之一,其抗战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历史版图上一个组成部分。在宏观的抗日历史洪流中,平北抗战只算得上涓涓支流。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宏观历史书写中,这些“支流”的抗战历史往往面目模糊、脉络不清、细节不明。这部反映区域抗战历史的《北平以北》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于完整中国抗战史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人文历史的整体精神面貌,往往通过具有包容性和典型性的细节呈现出来。影片虽然以书写平北抗战历史为主旨,却呈现了许多具有这种文化意义的历史细节。如龙烟铁矿“万人坑”“人丘坟”成为控诉日本法西斯残虐反人类罪行的又一铁证;“抗日英雄的母亲”邓玉芬老人的爱国事迹,成为建构中国红色文化内涵的历史资源和珍贵素材。该片中的部分史料,如尚处少年的董存瑞急中生智救区委书记王平的事迹、红军长征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的熊尚林的人生结局等,对于完善英雄人物的史料记载同样不可或缺。
    纪录电影的核心在于真实。违背基本史实,任何虚构的逼真影像、精巧的镜头技巧和精心的剪辑技术,甚至赏心悦目的影像语言,都会黯淡无光。该片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呈现了纪录美学中的社会真实以及主流文化价值立场下的情感真实。
    一是社会真实。主要体现在剧本创作中的史料基础与书写视角。通览剧本,出场人物多达50余位,而且绝大多数人物与历史时间、地点、事件相对应,“四律统一”,在史料发掘、搜集与整理下足功夫。二是情感真实。情感真实的核心在于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符合创设情景(人物处境)与人物性格。《北平以北》所表现的情感真实,表现在对外来侵华势力憎恶性情感化语言的采用与历史评价的说辞上。比如,解说在莲花滩召开公审大会处决赵海臣时用了“作恶多端、恶贯满盈、被百姓恨之入骨”等情感化语言。
    《北平以北》再现大量珍贵的原始档案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但这种对资料的使用有时显得“泛滥”。如果影片前段的宏观叙事再精炼一些,中后段体现“平北抗战”作用的史料在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再提炼一下,并在“平北抗战”的历史叙事上,对史料素材再进一步拣选,舍去过于细微的非典型性事件和非直接相关的旁枝侧叶,该片会取得更好表达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