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书治要360》简介:“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他深知创业不易,守业维艰,下令名臣魏征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上始五帝下至晋代,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多万字……。”魏征在序文中说此书:“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贤古今,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唐太宗喜其广博,手不释卷。我有幸拜读此书,现将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一、修身之法 在修身的第一项是戒贪。“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仁义废也。”(卷十九,汉书七)意思是近千年来,想治理天下太平的君主是有很多位的,但都不能如愿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作为领导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为私事奔忙,导致仁义废弃。 书中第5条还引用(卷二尚书)“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意思是说内沉迷女色,外沉迷游猎,纵情饮酒,贪恋歌舞,住豪宅,雕梁画栋,生活腐化,作风堕落,以上几项,只要只有一项,就没有不亡国的。 在众多落马的官员中,如前杭州市长,私欲泛滥,房产别墅几十套,女朋友近100位,这样的官员贪腐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任其在位,那有不亡国亡党的道理。 修身的第二项是勤俭,“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卷四十七 政要论) 意思是说:纵观古往今来,能取得成功的,无一不是勤俭节约的,而亡国败家的无一不是奢侈纵欲的。 不管是一个国家或是家庭,如在资金理财不当,必然会给国家、家庭带来无限的灾难。 有如我们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闹浮夸风,结果经济上不去,许多大城市只存有十天八天的粮食,造成粮食紧张的灾荒,这种歪风如《卷十四汉书二》,书中第8条指出的,男耕女织万物生长有时节,如使用没有节制,这样物资必定会用尽。如不及时纠正过来势必亡国、败家。当时毛主席在北京召开了一千位县委书记的会议,制定解决粮食紧缺的重大问题,最终转危为安。 修身的第三项是不要愆忿 书中第11条引用(卷十七 汉书五)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已私怒,伤天下之功。” 意思是说,作为君主圣人,时时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不要以个人的意志而强加于人,而伤害众人的切身利益。 修身的第四项是迁善 书中12条引用(卷九论语)“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我们在修身中要与人为善,他人的好的言行我们要效仿,对他人不好的地方,我们要自身反省,若自身有类似的问题要自我改正。 修身的第五条是改正 孔子在(卷九、论语)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有过错,而不肯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一个人如在修身时作到以上几项,即戒贪、勤俭,控制易怒的个性,从善好学,有错则改。那么这个人的自身修养、人品素质,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齐家之道 在书中19条引用(卷十,孔子家语),意思是说以夏商周三代的君主会尊重爱护妻子儿女,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的主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代,所以不能不尊敬。 自身是父母的血脉,如不自重就会伤害父母,伤了根本。 这三样东西与老百姓同样拥有,老百姓会同样效仿君主,这样的孝道,会在天下推广。书中第20条引用(卷二十四后汉书四)“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 说的是君主对自己的亲属,虽是疼爱有加,但一定要有度,要有丈夫之尊严,否则这些眷属会日渐傲慢;亲属身份虽然尊贵,但一定要用家法来制约他们,免得他们在民间横行无忌,无法无天。 中国传统文化,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教导,还对我们现代社会起着警示的作用,如今我们社会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就是有一部分人,凭借着父辈的权威,官商勾结,大肆敛财,我们许多落马的官员,对自己的子女、配偶放任自流,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结果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在齐家之道,曾国藩有教育自己的子孙务必做到二条,必须要一耕、一读。意思是要后裔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自力更生,晴耕雨读,在天气好时躬耕田亩,丰衣足食,在雨季农闲,要读书学习,增加自已的知识。作一个有孝道的家庭的人。 书中73条选用(卷三十四老子)“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说的是,圣人是无私的,有德则教愚,有财则济人,尽自己的所有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足,天道是帮助人类不侵害万物的;圣人就是以天道为准则,帮助世人,无世不争。 老子们观点是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就教育愚昧,有钱就布施穷人。用德行天下,用财济天下,他们的财德与日月争辉,是越来越富有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许多做人处事的深刻哲理,也是齐家的必由之道。 三、治国之策 在为政的章节里,书中180条选自(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意思是说:“治理政事,没有比使官吏清廉更好了。”在选能任贤的时候,当时的用人标准也值得我们现在借鉴,书中183条引用(卷三十九吕氏春秋),说的是: ①当他发迹时,你看看他交往那些人; ②当他荣华富贵时,他提拔推荐什么人; ③当他富有时,他供养款待的是什么人; ④当他受到上司重用时,观察他是否言行一致; ⑤当他闲居时,看他的爱好是否正当合法; ⑥当他亲近君主时,观察他的言谈是否正道相应; ⑦当他困苦时,看他是否对非份之财,有所不受; ⑧当他卑贱时,看他是否对非义之事,有所不为。 以上是八项观察,还有六项检验。 ①是让他喜悦,看他是否得意忘形,是否能保持操守; ②是让他欢乐,看他是否有邪恶之念; ③让他发怒,考验他是否能节制怒气,心平如水; ④让他恐惧,考验他是否能独当一面,无所畏惧; ⑤让他哀伤,考验他是否有心存仁慈; ⑥让他困苦,考验他是否意志坚定。 这是古代贤主用人之法。 我们现在对古代贤主用人之法深感敬佩,国家的治理靠秉公执法的人才,如把错误的人置放在不适当的位置,必定会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相反把贤能的人放在刀刃上,就能产生凡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三国演义》为例:草船借箭,如果孔明不是贤明,他能造出那么多箭吗?如果不是孔明他能让曹操把船连成一体,借用东风,火烧赤壁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举,这也得敬佩刘备三顾茅庐,慧眼识真金。 喻古论今,我们当代的军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是何类将才,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这样的人来领导我们的军队,真是令人心寒,如不是习主席英明果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就会有亡党亡国的灭顶之灾;到那时,多少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人民江山,就会毁于一旦…… 在书中谨慎篇135条引用(卷二十七吴志上)“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说,从善如登山那样艰难,如从恶则如山崩那样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今那些落马的官员他们身在牢房,心中做何感想,既知今日,何必当初,怨之晚矣! 在书中137条引用(卷四十三说苑)“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意思是说地位越高,更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越要内心谨慎,俸禄越多,越不敢妄取不义之财。 这些章法都在告诫为官治国者,不能贪腐,不能胆大妄为。 在选人任贤的问题上书中186条选自(卷三十一 六韬)也有相当出格的选法: ①向他提问题,看他是否条理分明; ②追问到底看他的应变能力; ③暗中调查看他是否忠诚; ④明确直问看他是否隐瞒或夸张; ⑤让他分配财物,看他是否廉洁; ⑥用女色试探,看他节操如何; ⑦在危难时看他是否勇敢去处理; ⑧让他喝酒看他的酒量如何。 用这八种方法去检验,就可识别此人是否贤明或是一个不肖之徒。 以上几条均提到选用人才时的作法及告诫为官必须清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都是一些治国、资政的要领,对我们现代人确是起到相当宝贵的教益,全书共有360条,条条都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对我们当今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大众相当珍贵的智慧源泉。 书中,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非常清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主理习仲勋同志于2001年2月25日为《群书治要》题词“古镜今鉴”。 最后引用叶剑英之女,现任政协委员凌孜的一句话“所有盛世都有共同经验,所有末世都有共同教训,这本书是一面镜子。” (作者系琼海市作协会员、琼海市孔子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