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孔子网综合 newdu 参加讨论

     
    图书书讯: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傅承与发展儒学之贡献尤为卓著。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象山,而形成为风靡明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影响及于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而且远播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
    近日由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的《心即世界 王阳明传》一经上市便引起了大众关注。该书将梁启超、胡越等四位民国大师研究王阳明的作品集结,构成一本融传记与学说于一体的权威阳明读本。《心即世界王阳明传》将王阳明成长史、知行合一大智慧,生平+学说,还原一个全面、立体的王阳明,讲透“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为帮助读者了解王阳明,了解圣人成长路,深入明晰其学说精髓,进而运用于实践,指导行动,成就大事业。同时该书精选十余幅王阳明书法作品置于正文之前,在品读学习阳明心法的同时可欣赏到一代书法名家的王阳明的书法风采,了解阳明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知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胡越,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民国时期知名阳明学者、作家。
    王勉三,民国时期知名阳明学者,其《王阳明生活》一书,被后来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证引,影响深远。释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俗姓吕,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中国近代知名高僧,在佛学上有很高造诣。
    文章节选 
    游历心得的贡献——御边政策
    这一次会试,本来是应让阳明居第一名的,因为徐穆力争,所以退居第二;虽是第二,却反比第一名徐穆的声望大得多。天子又命他观政工部;这时他已成为一个新贵少年,大有意气不可一世之概哩。
    秋间,工部特差阳明去督造威宁伯王越的坟墓,阳明很勤苦地替他鸠工修造;后来造好,威宁伯王越的家里人,都很感谢,特地送他许多金帛礼物,作为酬劳,阳明丝毫都不肯受。威宁伯家里的人,见他坚辞不受礼物,只好再用别的东西来送给他;明知财物他决不受,除非是点高贵清雅的物品,或者他还肯留下。想来想去,只有威宁伯自己用的一把宝剑,现在还遗留在家里,而且家中又没人会使用;于是便把这剑送给阳明,并坚要收下,不准再辞。阳明一见这剑,心中不胜惊异。原来他在未及第之先,就梦见威宁伯赠他一把剑;现看见的,就是梦中所见的宝剑一样。这样奇巧的事,教他如何不惊异呢?一来是威宁伯家里的人要他非收留此剑不可,二来正符梦中情事,所以就拜谢收了下来。
    有天,京师忽然天空里发现彗星,弄得京师内外,人心惶惶,惊惧变色,都视为大祸将至。这时又值边境不宁,虏寇猖獗,愈觉疑虑纷纷,连天子也有点心惊胆战。因为这个彗星,是个极不祥之物;如果一出现,就是刀兵四起,国事陵夷的先兆,惟有赶快设法禳解才好。至于禳解的法子,就是天子自己向天祈祷,引过自责;又一方面,下诏求言。这次京师忽然发现这个不祥之物,天子当然也异常忧虑,循例向天祈祷,又循例下诏求言了。
    求言诏一下,阳明发展抱负的机会,也就来到。蕴积胸中的治边政见,藉此正可以大大地发泄一下,于是便上了一疏。这篇疏内所陈共有八事:第一,是蓄材以备急。他眼见那时朝廷,虽设武举,所得不过偏裨之材,并非能韬略谋猷的大将。而公侯的子弟,又是虚应故事,阳奉阴违。一会议便仓皇失措,如何还能负起大任?国家不预为储蓄大将之材,以备急需,这是最危险的。第二,是舍短以用长。他觉人材是不易得,过于吹毛求疵,决定是不对。即子思所说“勿以二卵,弃干城之将;勿以寸朽,弃连抱之材”的意思。第三,是简师以省费。这是主张兵贵精而不贵多。多而不精,且又耗饷。第四,是屯田以给食。这里颇含有寓兵于农之意。也是省饷持久的兵家要诀。第五,是行法以振威。这乃因他愤恨当时一班丧师辱国的人,藉着来头大、靠山好,虽是丧师辱国,却反逍遥法外,“朝丧师于东陲,暮调守于西鄙”。这样法等虚设,如何不懈战士之心、兴边戍之怨呢?惟有严厉执法,不稍宽徇,方可克敌制胜。第六,是敷恩以激怨。这是说要抚恤为国丧亡的将士,使死者无怨言,生者会感动。一方面激励其爱国心,一方面又使其恨敌复仇。第七,是捐小以全大。即兵法“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诱敌之策。第八,是严守以乘弊。这是说中国的军队,工于自守;胡虏的军队,长于野战。最好用中国军队之所长,严守勿战,蓄精养锐,以逸待劳,乘其疲罢,然后用奇设伏,出其不意,以击溃之。这篇疏是阳明以前调查胡虏虚实、研究兵法秘诀、参合当日情势的结晶品,也是阳明初步政治军事才能的表现。因其见得远彻,所以说得这样剀切。只可惜因权臣秉柄,天子暗弱,竟把这疏,摒置而不采用,以致国势日削,竟召覆亡之祸,都是明代天子自取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