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竞争因素 在“回指可及性理论”中,竞争指先行语角色的竞争者的数量。对于竞争因素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尚不多。贾光茂(2006)关于篇章回指确认的“语篇阅读测试”研究显示,无潜在竞争先行词的回指理解比有潜在竞争先行词的回指理解正确率更高;而竞争因素对回指的制约又伴随着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竞争因素对于回指神经进程的影响,以及竞争和其它可及性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3 认知心理学实证证据对“回指可及性理论”的检验 行为学研究证明,确认指称实体的速度与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距离成负相关,证实“回指可及性理论”关于距离的假设;然而,SAT实验和ERP研究进一步证实,回指加工中脑资源的消耗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距离效应”,它所反映的实际是与句法结构或句法约束相关的“短距离回指优势”(Li & Zhou 2010)。在描述距离因素对回指加工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考虑其深层的句法结构或句法加工机制层面的动因。 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语素、句法、语义特征、词的形式、词频等因素都是凸显度的影响因素(Heine et al.2006),“回指可及性理论”对于凸显的考察仅局限在篇章主题的角度,然而,体现新信息的成分也是明显的突显信息(Halliday 1994:87)。认知心理学证据证实“回指可及性理论”对一致因素的假设,并证明无潜在竞争先行词的回指理解比有潜在竞争先行词的回指理解正确率更高。 4 回指研究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展望 4.1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未涉及的角度 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证实,句法(包括句法一致性、平行效应、照应语的句法位置等)、隐含意义、语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回指加工过程(赵明刘涛2011),而“回指可及性理论”并未涉及这些因素的研究。另外“回指可及性理论”只研究由回指语所标示的先行语可及性,这是回指语表达的一种属性;实证研究证明,回指可及性还涉及由先行语本身所表达的可及性,以及回指语本身的属性。回指理论研究应该囊括这些因素和属性。 另一方面,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回指可及性理论”中提及的篇章主题等凸显因素、以及竞争因素的认知实证证据尚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的认知实证研究。 4.2 从单一理论角度或因素的研究向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的转向 语言学者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功能等理论角度对回指现象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模式能够完整地解释回指(尤其是长距离约束)问题,因此胡建华(1998)提出,“多因素决定论”才是解决回指问题的正确途径。关于回指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Hammer et al.2008)证实回指加工过程涉及语义、句法等多重因素,支持了“多因素决定论”。以“回指可及性理论”为例,此理论对4种可及性影响因素的考察是独立的,以致造成距离因素(短距离回指优势)和篇章主题因素的矛盾。可见,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回指加工的影响,同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回指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各种因素又怎样交互作用?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语言学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证研究应当紧密结合 通过对回指可及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回指可及性理论”将语言现象与其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相联系的研究思路比内省式的纯理论研究更接近大脑事实,其通过语篇分析得出的部分结论能够间接和部分地反映大脑加工规律,具备有效性和前沿性;但是,其部分结论经实证证据检验是与大脑加工过程不符的,或者片面地反映大脑规律。此外,有部分被实证证据证实了的影响回指加工的因素,此理论并没有涉及。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家虽然对回指现象有所研究,但只是将回指作为语言加工的案例来加以探讨;由于缺少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其研究并不系统。本文通过对回指可及性实证证据的回顾可以看到,语言学家已经关注到的篇章主题等凸显因素以及竞争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因此语言学理论研究需要认知心理学以及其它科学实证研究的验证,而语言实证研究也需要语言学理论的系统指导,语言学者应当将语言学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达到语言学描述层面和大脑加工机制层面的统一。 6 结束语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回指可及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科学实证证据有效地检验了“回指可及性理论”的假设;通过对认知实证研究的回顾我们指出当前回指研究的不足,并做出未来展望。实践证明,科学实证证据能够有效地检验和发展语言学理论,而实证研究也需要语言学理论的系统指导,在语言研究中应将二者紧密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