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看上去腼腆的阿恩克提还在班内表演了绕口令,并说自己学会写毛笔字,知道中国的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 “这是提前适应中国语言的过程,为日后的专业课打基础。”沙宾曼说,6名同班同学的梦想是,在中国学习工程专业,当一名工程师,建设祖国。 这些学子也为未来找寻着其它出路。21岁的克里斯娜说,中国目前赴尼泊尔旅游的人很多,将来还可以做导游或翻译。 志存高远的这些尼泊尔学子,亦很关心当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沙宾曼说,早前他还随父亲在成都参加了一次这方面的论坛,收获很大。 6名尼泊尔学子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也是中尼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者。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尼泊尔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尼双方在教育等方面均有交流,平均每年有15项之多。中方每年向尼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沙宾曼等6名来此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也开了内蒙古高校与尼泊尔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先河。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盖志毅认为,这些来中国内蒙古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尼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对于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尤其是中国当下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尼泊尔前总理卡纳尔被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聘任仪式上卡纳尔说,中尼在体育、艺术、教育等九方面均有交流,尼泊尔的学生在中国学习,更是加深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