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西方语言规划观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教育报》 董晓波 参加讨论

    语言规划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是美国语言学家艾纳·豪根(Eniar Haugen)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来的。艾纳·豪根认为,语言规划是社会规划中的一个部分,是为一个语言社区建立目标、政策和程序的活动。它可以包罗万象,小至新词使用的倡议,大到一门新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政策规定。人们对语言或语言多样性的看法,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规划观。
    生态语言规划
    追求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规划问题主要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纷纷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选择和确定国语或官方语言、实现语言现代化的决策。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少数族群逐渐意识到语言权利是民权运动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语言权利的基本内容包括使用母语的权利和使用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更是经济资源。以自己的母语进行交流,是对自然习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0世纪70-80年代,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遭受破坏而导致的生存危机进行了深刻思考。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促成了人类种群的多样化,使人类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和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人类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构成的知识体系才能得到完整的保存和流传。
    语言的源泉来自民族或族群所栖息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少数民族和族群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社会完整性受到削弱,语言资源就会枯竭。比如,如果许多动植物灭绝,地质矿产资源枯竭,地形地貌被破坏,那么语言系统中与原初自然环境和族群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词汇和结构就会废弃,相应的文化内容也随之消亡,其结果是语言资源枯竭,语言活力衰弱。因此,着力保护少数民族和族群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生态语言规划追求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是对语言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而不是仅考虑个体语言。可见,生态语言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语言生态系统内交流方式的结构多样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