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语。他的发言引起坊间热议:网络用语的流行,会给汉语带来怎样的影响?网络能让汉语更丰富多彩、更有生命力吗?(1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近年来大批生动鲜活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人们的语言生活也呈现出五光十色、婀娜缤纷的景象。不过,宛如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大河奔流一样,在色彩斑斓、良莠混杂的网络用语中,也存在生编硬造、晦涩难懂、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粗鄙化网语。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需要人们对网络用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与规范。 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表达工具,语言文字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情感认同,更反映出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就需要我们的语言创新契合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和向上格调。亿万网民是感知社会变化、善于情感表达的敏感与智慧群体,他们对网络用语的创意与贡献不可小视。但语言毕竟是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文化生态,通俗不等于低俗,网络用语的使用与传播也需要恪守一定的边界和底线,有违公序良俗的失范戏谑,势必会玷污语言文化神圣与纯洁。 传统媒体负有引领价值取向、净化语言生态的文化使命,理当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弘扬者。这就要求其在使用和推广网络用语时,不能一味奉行不事甄别的“拿来主义”,而是需要筑起防火墙,加道过滤网,守好自己的阵地,履行责任担当,切实为规避粗鄙网语的登堂入室当好“守门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