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读书论世)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 陈平原 参加讨论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已经变成了一句广告。这大概是我在演讲《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中提出的。回头来看中小学教育,很多知识会更新换代,对一生影响最大的还是语文课。当然,中小学教育的每一门课都重要,但是本国语言文字、文学的修习可能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本里不仅是具体的语言知识、文学修养、人生观,还有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文学趣味。所以说语文课影响人的一辈子,不算是夸大其词。
    困难在于高考的压力太大了。对于学生和老师们来说,他们面对一个困难的抉择——如何迅速地提升成绩。而这一点,语文课是做不到的。我是广东人,语文课就像我们那里说的慢火煲汤,必须是慢慢慢慢的,逐渐逐渐读。读了必有收益,但读了不可能马上体现出来。相对来说,好的中学尤其是好的负责任的老师,会关注语文课程对学生们一辈子的关怀。我接触了好多这一类的中学老师。经由他们调教的学生,按照他们的文学理念、教育理念以及语文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考也会有很好的成绩。
    我在《六说文学教育》中有一句话:“教育更应该像农业,绝对不能像工业”。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相信“文学教育润物细无声”这一观念,对于学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
    况且太强烈的教诲的愿望,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也并不十分合适。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时候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国内国外的名篇,但不要抱有太功利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就有道德教诲的意味,但这个道德是因为隐藏在后面才能达到。首先是因为文章、诗文的魅力感染了人,而后才可能达到教化。阅读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和趣味,不要太急于配合当下,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现实一些的要求。
    语文课不完全是文学,我们应当明确这一点。语文课和文学课不是一回事,所以语文课里面的一些,比如语言知识、思维训练、文化趣味、政治立场等等是混合在一起。这些东西如何把握分寸,必须很好地斟酌,我建议更多地培养孩子的审美。
    而过度的开发少儿智力,会造成逆反的结果。有的家长巴不得将孩子培养成为天才,在我看来,冬行春令不对,少年老成也不恰当。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特定的阅读需求,人为地打乱这一切,把所有的好东西、不好的东西,或者鱼龙混杂的东西塞给少儿,并不是一个好的教学办法。这方面需要教育家和一线老师的配合、引导,单凭大学教授是不行的。我曾参与过中学小学语文课程的编撰,结果发现大学老师很难分清楚6岁、8岁、10岁的儿童之间的阅读差异,大学教授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人的一生很漫长,某个时段学什么样的东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其实就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过程。循序渐进,指教育方必须配合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因材施教,指必须尊重学生们本身的材质和他的趣味。往往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好东西,但是好东西不见得非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学习。把应该由青年人学习接受的知识放在少年阶段是不合适的。
    上述问题,需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和语文教学专家共同来讨论。我的体会是,今天的阅读以及对学生们的要求,明显比我们那一代人大大提升了。想想我在中学里阅读的东西和今天中学生的阅读是完全不对等的。今天孩子们的写作,与我们当年相比也要成熟很多。一方面他们的阅读量比我们多,另一方面世界也在变化中,我们的阅读、我们的生活体会与他们已经大不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解时代的变化,理解青年人的思考和趣味,然后来决定教学,这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