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汉语妆点生活 这也启发了我们的思路:汉语可以“玩着学”。只要创新形式,引导国人重温、回味、学习汉语并不难。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文辉认为,高雅层面的熟语,比如成语中,往往体现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善加利用,会有事半功倍之效。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比较通俗的熟语,则往往包含着中国人的三观,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因果观念。 其实,由于汉语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其衍生形式也十分丰富,书法、律诗、辞赋、元曲、杂剧、相声、地方戏剧、灯谜、对联、谚语、歇后语,还有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词格等修辞手法,令汉语可以变换出无限有趣的题目。比如,汉语中有许多仅靠调整语序,就能表达不同含义的成语: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能列出几个?词格也称回文,其有趣的形式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你又能说出几条? 也有专家指出,在设计大众参与的汉语类活动和节目时,要避免偏难偏冷,多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从平易、实用的成语、对联、谚语、歇后语、谜语等入手,使人们意识到,知识就在身边,如谚语“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对联“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问题“豆蔻年华指的是什么年龄”等。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从而切实起到提升全民汉语言文化素质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