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传承方言文化,选“发音人”只是第一步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重庆时报 张松 参加讨论

    昨日,我市教委向媒体透露的一则消息引人关注: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自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科学记录和保存语言、方言资料,我市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四个省市之一,将在万州等全市10个首批试点区县筛选方言“发音人”。
    筛选方言的“发音人”?没错。从新闻的评论留言可知,网友对此性情高涨,不少人吼着啷个报名,表示自己就是活化石。但必需说的是,尽管说方言大家都会,可对于“发音人”而言,筛选条件还颇为严格,除了能识字,发音人还必须在当地出生和长大,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住,能说地道的当地方言。
    或许大多数人与方言“发音人”是无缘的,但会说方言的每个人成为守护者的一分子,却是必不可少的力量。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自然重要,但如何保护方言,发扬其语音里所含有的文化精髓,则更具意义。而从保护方言的历史来看,可谓曲折,受“汉语规范化就是要用普通话”这一观念影响,不管是普通人对方言的认识,还是官方对保存语言的诸多措施上,都存有误区和束手束脚现象。
    2006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到,因受观念以及法规的束缚,“保护方言”的说法不合适,存有争议,但在2013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明确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也使得保护方言观念有了改观。
    方言需要保护,但如何保护从经验来看尚无定论。曾经一项关于如何保护方言的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关键是让年轻人知道方言的意义和价值”(57.2%),其次是“父母应多和孩子说方言”(50.3%),“多鼓励年轻人说方言”(46.3%)排在第三位。但这些方法如何取舍、如何排序,依旧悬而未决,比如通过什么载体和形式让年轻人知道方言的意义和价值。
    方言与普通话绝非对立,寻找方言的“发音人”,应该说是走出了保护传承的第一步。方言因为其语音的不同,才会成为具有特色的特殊文化载体,假如连话都不会讲,讲得不正宗、不地道,那所保护下来的方言一定是走样的、非原汁原味的。
    但是,传承方言文化,也不应该止于只把“我恁个嘞个把你啷个了嘛……”说得更地道这样的表面功夫。“发音人”选出来之后,应该依托发音人准确发音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发扬与传承活动,假如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大众娱乐、大众交流等特定的形式推动;甚至重视加强方言研究,加大对各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方言专业建设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其开展有关方言课题的研究。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显然,方言这种无形的遗产如果得不到有意识地传承和保护,它也会在无声无息无形无影中消失,直至我们忘记、为之懊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