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2 开口词穷 网络词语泛滥 表达能力不足 记者还做了另一份网络问卷,让答题者充分发挥语言能力,对一个词语,用尽可能多的同义词表达,分别为“高兴”“郁闷”“称赞别人很棒”“表达做某件事一点意义都没有”“表达无奈”“信札用语表达祝贺”6类。 在收到的102份有效答卷中,记者发现了不少有趣现象。 其中,“表达无奈”和“信札用语表达祝贺”,均有10个人词穷,没作答。而“高兴”类的答案中,填“兴高采烈”的多达36人,占35.29%。其次是“无奈”类,填写“无可奈何”的人有30人,占29.41%。 除了“高兴”类的答案较多,另外5类的答案中,超过60%的人只能用一个词表达。其中,“喜大普奔”“然并卵”等网络用语,占有较高比例。 现象3 打字靠猜 根本不知对错 选字只凭印象 记者更早以前做过另一份网络问卷调查,注明拼音与解释,让答题者选择正确的词语,但仍有不少人答错。“输入法出来两个,我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印象中两个都差不多。”李先生在打“雾凇”时,输入法同时出现了“雾淞”,让他分不清哪个正确。同样的例子还有“摩羯座”与“魔羯座”,同时出现的两个词,让黄小姐分不清对错。“感觉两个都对啊。” 可见,不少人对打出的一些字,仅依据印象中的样子选择,既然连打字都会错,等自己写的时候,提笔忘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