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八一三,东洋乌龟掼炸弹……”昨天,68岁的周曙明老人在接受采访时,随口就背出了母亲当年教他的民谣。抗战时期,上海百姓创作了不少民谣,《上海抗战民谣选集》近日面世。这是自中国抗战胜利以来,首次系统地搜集、整理与出版上海抗战民谣。 周曙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沪谚”的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从1987年参加《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县分卷》的搜集、整理工作以来,接触了大量的上海民谣。今年,他将搜集到的80首抗战时期上海民谣整理后编成《上海抗战民谣选集》。 民谣控诉日寇 80首民谣中不少是描述“八一三”的。《八一三》中说道:“八一三,八一三,东洋兵来打上海滩,开大炮,掼炸弹,杀死我同胞千千万。”《虹桥飞机场》中这样描述“虹桥事件”:“……东洋人司令部,派仔三个便衣队,中国长衫着起来,坐仔汽车‘特尔伦顿’朝前开,一开开到虹桥飞机场停下来。要拿伲飞机场地形画下来。……东洋人,中国闲话讲勿来:‘苦力哇,纳唔迪斯格,阿诺内,阿诺内。’张班长一听是东洋人,心里火气冒上来:‘识相点,快滚蛋!勿识相,勿要怪伲保安队。’东洋乌龟真野蛮,身边摸出手枪来,对准张班长,‘啪’的开出子弹来,作孽啊,阿拉张班长,为国牺牲倒下来。后头弟兄好几位,听到枪声跑出来,一看就三个矮东洋,……侬一拳,我一脚,打得东洋人困拉地浪弹老三(弹老三,死的意思)。” 这些民谣中更多的是控诉日寇侵略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八一三”枪声响》里说道:“东洋人,掼炸弹,拿个房子侪烧光。大户住旅馆,小户当衣裳。我家呒衣裳当,一条席子困弄堂。铜板角子银洋钿,一塌刮子侪用光……”《东洋乌龟掼炸弹》反映了受苦受难的“阿三”形象:“八一三,八一三,东洋乌龟掼炸弹,上海人民遭大难。阿三正在吃夜饭,轰隆一声房屋塌,炸煞阿三娘和爷……阿三肚皮饿来手脚坍,求爷爷,告奶奶,讨着半碗麦粞饭,忍着痛苦吃下去,家仇国恨记胸怀……”《控诉日寇歌》里描写了嘉定百姓逃难时惊慌的情景:“冬去春来百草青,逃难苦楚说不尽。三月廿七嘉定来了东洋兵,一直开到娄塘镇。……看见交关日本兵,半夜三更敲大门,全家老小吓得活不成。……逃了一日一夜一黄昏,刚刚跑到上海城。脚底下大泡小泡密层层,脚跟痛得无淘成(无淘成:嘉定方言,意思是不得了)。一家人家四散开,就此家人夫妻两离分。” 《日军登陆金山卫》控诉了日军在金山的暴行:“十月初三雾不开,艘艘军舰进上海。开大炮,掼炸弹,日军登陆金山卫。……三光政策烧、杀、抢,害得百姓苦难捱。东洋乌龟小瘪三,看见妇女就强奸。飞机好像扬麦芠,炸弹掼来像铜铃。逃难像戳散黑鱼芠,一逃逃到新街村(扬麦芠:扬麦时飞出来的瘪麦、柴草屑,这里指飞机多。黑鱼芠:刚孵化出的小黑鱼总是聚集在一起。新街村:金山朱行的一个村)。” 反映抗战决心 还有反映上海百姓团结抗战的,比如《枪口朝外》:“枪口朝外,齐心抗战,打小日本,决不胆颤,国军飞机,扔下炸弹,炸死日本王八蛋。”8年抗战,艰苦卓绝。上海百姓深明大义,父母送子、妻子送夫、祖辈送孙,未婚妻送未婚夫参军,在民谣中也有反映。《劝郎去当兵》中的女性自信大胆,说“馋吐话干舌头困(舌头困:多说话舌头疲劳),横话竖话侬勿听,侬勿去抗日吾勿嫁侬啊,让侬一世打光棍。” 老百姓最恨汉奸,《风向标》里汉奸是这样的:“滚珠脑袋,轴承的腰,头上插个风向标……鬼子嘴里放个屁,他说香得不得了。” 一首首民谣让抗战历史活在百姓的嘴巴里。周曙明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农村搜集民谣时,常常是一群老妈妈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你一句我一句把一首长长的民谣唱完整。现在会唱抗战时期民谣的人越来越少了。令人欣慰的是,此次搜集抗战民谣,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东洋乌龟掼炸弹》这首民谣还被闵行区浦江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编成节目,供小朋友们传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