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衷”为什么有内心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黄金贵 参加讨论

    “衷”构的词真多。双音词语:衷心,衷肠,衷曲,衷情……四字词语:言不由衷,无动于衷……“衷”都表内心。
    “衷”为什么有内心义?应当从本义查索。不少词典将“衷”的首义解为“贴肉的内衣”,内衣。这倒与内心义拉近了距离,但谁也举不出一条书证。于是有的词典就以为通“中”之故。然而,人们一致地舍易取繁,将“中”写作“衷”,不合常理。
    原来,“衷”本义不是指内衣,而是穿内衣,动词。
    “衷”字从衣、中声,声兼义。“中”本指古老的测风、测日仪(此是一部分古文字学家的观点),其大量引申义可分两系:一是方位义系,中央、中心……一是名物义系,身体义属之。盖测日仪竿长八尺,以中人之高为度,故“中”引申可指身体。《国语·楚语上》:“余左执鬼中。”韦昭注:“中,身也。……执,谓把其录籍,制服其身,知其居处。”《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郑玄注:“中,身也。”因此,“衷”字由衣、身会其意为将衣加身,即穿贴身内衣。《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衵”,指妇女近身内衣。扩大之,为穿里衣,不一定穿在贴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各处其徧,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杜预注:“衷甲,甲在衣中。”即把甲衣穿在里面,外面加上罩衣。《后汉书·董卓传》:“肃(李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堕车。”
    正因为“衷”本指将衣加身,中声有身义,故得引申为心中,即内心。这是身体义的缩指。《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唐韩偓《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竟不违。”出自内心,则不虚诈,故又有诚善义。《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孔传:“衷,善也。”而“亵、衵”等字,虽然也指内衣,但都从衣的用途表其意,没有表示身体的含义,故自然不能引申出心中、内心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