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古代皇帝和臣子们 都是如何对话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广州日报 刘黎平 参加讨论

    在张居正记录的这番对话里,感觉万历皇帝的大白话比其祖宗朱元璋的更加规范,不太带方言字眼,估计跟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城有很大关系,而朱元璋来自地方,方言重,自然与北京生长的后代有一定差异。
    难能可贵的是,张居正把这段对话按照白话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虽然牺牲了文采,但保留了明朝语言的原汁原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明朝如此,清朝又如何呢?
    曾国藩对话慈禧太后:没有一句看不懂的
    历朝历代语言,当然是清朝和现代最接近,例如清朝皇帝的御批语言当中,也会出现“知道了”之类的文字。最萌的就是雍正皇帝的话,“朕就是这样汉子”,穿越的感觉很浓厚。他在批李卫的奏章时,画风是这样的:“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好一句“呆皇帝”,太萌了。
    “朕就是这样汉子”出现在批复田文镜的奏折里,原文是这样的:“朕就是这样汉子!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再到晚清,具体是同治八年(1869年)的正月十七日,刚刚过了元宵节没几天,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上朝,中午的时候受慈禧太后接见,“早饭后,辰初二刻趋朝……在朝房久坐,午初召见”,其间有一些对答,曾国藩都记录了下来,如果当时能录音,保留下来给现代人听,效果如何?现在从《曾国藩日记》里摘录一些看看。
    慈禧说:“洋人的事也是要防。”曾国藩答:“天津、海口是要设防的,此外上海、广东各口岸都甚要紧,不可不防。”慈禧问起各地督抚对防止外国侵略的事宜,曾国藩回答说:“这是第一件大事,不定哪一天他就翻了。兵是必要练的。哪怕一百年不开仗,也须练兵防备他。”从这番对话可以看得出来,清政府对列强是颇为忌惮的,甚至可以说心存恐惧,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事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在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之后,防备洋人又是当时的第一要务。
    接下来谈到吏治,慈禧问:“直隶吏治也疲玩久了,你自然也晓得”,曾国藩回答:“一路打听到京,又问人,也就晓得些。属员全无忌惮,臣到任后,不能不多参几人。”可见慈禧对直隶地方的官员很失望,用了一句“疲玩”来概括,曾国藩则为了让慈禧太后安心,就说会弹劾几个,以肃清吏治。慈禧最后问:“百姓也苦得很?”曾国藩回答说:“百姓也甚苦,年岁也不好。”倒回答得还算是实在。
    到第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曾国藩被派去南京处理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这个事件后来被拍成电影《投名状》。曾国藩临行前,又与慈禧太后有一番对话,慈禧问:“别的病都好了吗?”曾国藩回答:“别的病算好了些。”慈禧说:“我看你起跪等事,精神尚好。”曾国藩答:“精神总未复原。”
    从这些摘录的对话来看,明清两朝君臣之间的对话,通俗易懂,明白清楚,和书面语言还不完全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古代的人物,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文人雅士,帝王将相,其对话都应该是通俗浅显的,其实也可以理解,如果平常对话还要之乎者也,装起来也累呀。古典影视剧的编剧,不妨也参考一下这些资料,增强影视剧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