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秀才郎。涯跌苦,你快乐。食又冇好食,着又冇好着。年年项起来,总住烂屋壳。暗婧细妹冇钱取,害涯穷人样得老……”这首名叫《月光光》的客家童谣通过扩音器,在鹤湖新居久久回响着,仿佛借着这座百年老屋,向世人诉说那遥远的往事。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客家话是深圳主要的方言之一。方言不仅有地方特色,也保留了古老的文化习俗。深圳的客家话就保留了很多的中古语音,是语言的活化石,包括一些民间俚语,都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方言,就是一个地方史,学会方言、重视方言,对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地方的底蕴都有很大的作用。 语言是很好的一个文化载体。然而,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南腔北调,语言环境不再单纯。为了方便交流,深圳一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在沟通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一些学校为统一教学,除要求老师用普通话教学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多讲普通话,以提高语文水平。但这却导致不少年轻一代的客家人都不太会说客家话。方言逐渐式微,乃至消失,对一个地方文化传承来说,也是伤害和损失。 其实拯救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相反,多学一种语言能更方便交流,思维会更加灵敏。普通话在电视、广播等媒介强力的推广下,年轻一代要学普通话几乎就是无师自通,而本地的方言由于是小范围的日常交流,局限性也很大,要学会方言反而困难重重。我建议创造更多机会和渠道,能让客家人大胆说客家话,潮汕人大胆说潮汕话,广府人大胆说广府话,让普通话与方言交相辉映,让传统文化借由语言能够有更多的传承与保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