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百余名学者围绕高校如何推动建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等议题进行研讨。“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要突破不同学科与高校间的壁垒,释放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以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在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看来,新时期的大学应有家国情怀,要有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江苏师大的使命是什么?江苏师大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什么?带着这些思考,华桂宏到江苏师大任职的第二天,就来到学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见到了曾策划并全程参与首届世界语言大会的团队。在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实验楼里,摆放着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受试者在大屏幕前阅读和书写语句,精密的实验仪器分毫不差地记录下脑电波的轻微波动。 眼前所见让华桂宏心头一震,这正是他要寻找的。“在我国文化传承及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建设中,语言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华桂宏说,承载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是大学自身的使命,更是与社会发展契合的时代要求。在这方面,大学应该发挥示范引领及服务作用。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就是服务国家与社会。”华桂宏告诉记者,为攻克阅读障碍难题,科研团队承担起“神经语言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经4年攻关,提出“即使阅读障碍患者母语不同,但发病机制一致”这个论断,被刊登在世界神经科学顶级刊物《脑》上。今年,团队将“一带一路中的国家语言能力提升”作为研究核心,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好智力支持。 作为淮海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江苏师大还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服务于淮海地区经济的振兴发展。华桂宏说,针对淮海地区经济滞后发展的现状,学校成立淮海发展研究院,积极承担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规划和政策课题研究,如今已成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的承建单位,是苏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 “大学要实干,要办学为‘民’。”聊起学校一脉相承的办学理念,华桂宏言语中满是自豪,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徐州市睢宁县是全市的“困难户”,县城里的农民收入微薄。5年前,江苏师大将“蛹虫草”科研项目的成果带进了县城,以蚕蛹做成的冬虫夏草亩产可达20余斤,给县城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这个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就应心系国家富强,肩负历史之责,勇担社会重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