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和云南选拔赛决赛先后举行。选手对“貔貅”、“蓬户瓮牖”、“胼手胝足”、“户枢不蠹”、“美髯”、“筼筜”、“欂栌”等生僻字词信手拈来,但却被一些常用字词难倒,有人连“老”字都写不规范—下面是“匕”,却写成“七”。 在提笔忘字成现象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传承中华汉字文化无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节目开播以来一直备受追捧。但现在,该节目却有陷入功利化泥淖之忧,如为了比赛而比赛,不断出现生僻难字。有些字即便专家也不见得一辈子能用上,更何况普通人。 节目制作方解释说,因为许多“神级”选手的存在,字不得不越来越生僻。但这些“神级”选手为什么如此厉害?看看他们的备战历程就能发现,是功利化的“应试”造就了他们的所谓神奇。如云南省决赛冠军队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今年1月初接到参赛通知后,就选出8名精英学生在寒假和周末进行集训,为了参加比赛,他们“词典、字典基本都翻遍了”。也就是说,在国家级殊荣、学校荣誉的刺激下,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踏上了“应试”的战车,临时强化训练,突击死记硬背生僻字—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这与节目的初衷相去甚远。 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美国的“英语单词拼写大赛”和“富兰克林全球拼写大赛”则单纯得多,参赛者均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青少年学生,而非可能带功利目的的学校代表队。 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时候改革了,应修改比赛规则,只允许青少年学生个人参赛,不再允许以学校为单位参赛,以尽可能杜绝功利化,回归节目娱乐和发人深省的初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