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折”字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语言学频道综合 参加讨论

    “折”字对于能够正确识读汉字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难字,但对其构形及其具体的形体演变恐怕就不是人尽皆知了。下面我们将“折”字的古文字形体列出以便更加明了其构形及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
    (合集7924)  (合集15004)  (合集21002)
    首先我们来看上列甲骨文的第一个字形,左偏旁是“艸”字也就是现在我们写作“草”的字,右偏旁是“斤”字,此处的“斤”是个象形字,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斧头。左偏旁的“艸(草)”中间被右偏旁的“斤(斧头)”断开,因此“折”字就表示“断”意。
    甲骨文的第二个字形断艸(草)与斤(斧头)的位置与第一个字形正相反,但所表达的意义不变,实际上在汉字的古文字阶段,由于还没有对文字进行规范,所以文字的书写“很随意”,也就是说一个左右或上下结构的字左右或上下偏旁位置常不固定,可左可右可上可下。
    第三个字形与第一个字形相比右下角多出一个形体,这个字是“右手”的“右”字,其形体就是一个方向向右的手,同理古文字中的“左”字则用一个方向向左的手表示,其形体可想而知是与“右”字方向相反的一只手。那么第三个字形就表示一只手拿着斧头将草断开,同样表达“断”意。
     
    西周金文:
    (多友鼎 集成5·2835)
    到了西周金文,“折”字中的断艸(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斤”旁却不是那么像斧头而更接近我们现在所写的“斤”形了,这是字形逐渐演变的结果。
     
    春秋金文:
    (洹子孟姜壶 集成15·9730)
    春秋金文字形断艸(草)中间多出了两个横画,这两个横表示草的断处,即标示草遭斤(斧头)砍杀而上下分离。这里的“斤”旁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稍有不同,应是字形演变与讹变的结果。
     
    战国竹简:
    (云梦秦简·答问75)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31)
    战国秦简、楚简的字形上承甲骨、金文字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小篆:
    (说文解字·艸部)
    到了小篆阶段左边的断艸(草)已看不出,而接近于现在“折”字左旁的“扌(手)”了。
    《说文解字·艸部》对“折”字的解释为:“断也。从斤断艸。”许慎对字形的分析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将以斤断草的字写成“折”,可以说这个字的构字理据已完全看不出来了。
    说清楚了“折”字的构形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我们再来说说“折”字的这种构形方式,即我们所说的会意。顾名思义,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在一起以表示一定的意义,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会意这种造字方法是后人根据成千上万个汉字总结出来的,并不是先有会意这种方法再按照这种方法去造字,其先后顺序必须清楚。再有春秋金文断草之间的两个横画标示草的断处,这种造字方法为指事,指事是在象形字上加注指示符号以示意。如“刃”字,其中的点符指在刀口上,因此“刃“字是一个典型的指示字。
    现在我们知道“折”字实际上是一个会意字,其构形理据为以斤(斧头)断艸(草),所表达的意义是“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