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系列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虚词词典。本文主要关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②《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由张斌主编,2002年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张亚军)、《介词与介引功能》(陈昌来)、《连词与相关问题》(周刚)、《语气词与语气系统》(齐沪扬)、《助词与相关格式》(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合编)六本。 ③研究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介词与副词的专著,这些年来主要有: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2002)、张赪《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2002)、王鸿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2005)、赵大明《〈左传〉介词研究》(2007)、史冬青《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研究》(2009)、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2012),以及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2004)、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2005)、葛佳才《东汉副词系统研究》(2005)、陈群《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2006)、高育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2007)、许伟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2008)等。 ④当然,虚词研究资料库的建设,即使是某一个方面的建设,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 原文参考文献: [1]董秀芳 2011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商务印书馆。 [2]江蓝生 2004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中国语文》第5期。 [3]刘红妮 2009 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刘丹青 2008 《汉语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5]彭睿 2007 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汉语学报》第3期。 [6]沈家煊 2001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7]施春宏 2013 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当代修辞学》第1期。 [8]吴福祥 201 1多功能语素与语义图模型,《语言研究》第1期。 [9]张斌 2013 现代汉语附缀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张谊生 1996 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语言研究》第1期。 [11]张谊生 2000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第1期。 [12]张谊生 2006 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中国语文》第2期。 [13]张谊生 2007 从间接的跨层连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词——“极其”副词化的历程、诱因与机制探讨,《古汉语研究》第4期。 [14]张谊生 2010a “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5]张谊生 2010b 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中国语文》第2期。 [16]张谊生 2014 从前加到后附:“(有)所”的跨层后缀化研究,《汉语学报》第1期。 [17]Goldberg,Adele E.1995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