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认识事物一般经过先命名再分类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最初的语言研究中体现为先出现音义之争紧接着如影随形般地出现了对范畴的讨论.前者表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实”之争和古希腊的“本质”“约定”之争.后者表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类概念、别名、共名的讨论和古希腊的经典范畴之论。中西语言学研究的这种相似性是由社会、思想乃至认知背景的趋同性决定的,但由于语言类型不同,又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语文学传统,汉语是语义型语言缺少词形变化,形成了重视分类的语文学研究传统:西方语言是语法型语言,词形变化丰富,形成了重视词形变化的语文学研究传统。 【作者】李仕春 艾红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关 键 词】思想背景 名实之争 范畴之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单音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项目编号:14AYY018)、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SWU1609105)、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U1509502)和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U15095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