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吴语汤溪方言合变式小称调的功能(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京)2011年第 曹志耘 参加讨论

    在汤溪话中,有一部分普通副词(看不出明显的短语来源,在其他方言里也充当副词)除了非小称调的读法以外,还有小称调的读法,或只有小称调的读法。不管是两种读法还是一种读法,它们都只有副词的用法,并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调、夸张的语气。如上所述,小称调[55]经常被用作副词等虚词的声调,因此,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用于标示强调、夸张的虚词)的语法标记。进一步地,一些具有相同特点或相同表达需要的虚词也因而发生类推性的变化,带上相同的标记。跟实词或短语的“虚词化”有所不同,这种现象是虚词本身发生了“(虚词)标记化”的变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程度更深的“虚词化”。例如:
    
    小称调的虚词化作用是目前研究小称的论文里较少提到的。除了汤溪话以外,我们注意到在广东乐昌的长来方言里,小称调(高降调)除了用于名词以外,还出现在部分代词、副词、介词和抽象动词里,例如“几久多久、已经”的第一音节,“我哋我们、你哋你们、渠哋他们、自己、什么、为什么、马上、争□[]子几乎”的末尾音节,以及单音节动词和介词“在”(张双庆,2000)。这种现象值得今后继续关注。
    本文曾在“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8月17日-18日于北京)上宣读。
     
    原文注释:
    [1]曹逢甫2006《语法化轮回的研究——以汉语鼻音尾/鼻化小称词为例》,《汉语学报》第2期。
    [2]曹志耘2002《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商务印书馆。
    [3]范新干2007《湖北通山方言的语素变调》,《方言》第2期。
    [4]刘秀雪2009《尤溪小称词语法化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第1期。
    [5]彭宗平2005《北京话儿化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邵宜2006《赣语宜丰话词汇变调的类型及其表义功能》,《方言》第1期。
    [7]汪国胜1996《湖北大冶话的情意变调》,《中国语文》第5期。
    [8]张双庆(主编)2000《乐昌土话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9]朱晓农2004《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当代语言学》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